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宁所作的《高庙六首》之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恭忆龙飞淮甸年”,以“龙飞”这一典故,象征帝王登基,表达了对历史辉煌时刻的追忆。接着,“雄雄神武更无先”一句,赞美了帝王的英明与威武,无人能及。风云已协鸿钧运,日月重开泰始天”,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国家的兴盛与和谐,暗示了君主治下的盛世景象。
“九牧贡金形尽铸,盈庭屈轶草长翩”,描述了国家的繁荣景象,九牧之地贡献的金银铸成了国之重器,庭中生长的屈轶草象征着百姓生活的安定与富足。这里运用了“屈轶”这一植物,其特性为遇水则生,常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暗含了对君主德政的颂扬。
最后,“阿难河上乌犹在,啼断明元朽骨膻”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阿难河上的乌鸦依旧存在,但曾经的明元帝(此处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人物)却已逝去,其遗臭万年的名声如同恶臭的膻味,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不仅是对过去人物的评价,也隐含了对权力更迭、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国家兴衰、君主德行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