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阁

玉仗无踪辇路摧,旧名犹得榜高台。

月斜晓树鸣鹎鵊,日暖春芜放雉媒。

清洛夜声萦谷转,锦屏晴色照人来。

悽凉满眼兴亡恨,谁是芜城作赋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仪仗消失,车驾不再,昔日的辉煌只剩高台留存。
拂晓时分,月光斜照在树上,鸟儿鹎鵊鸣叫;春日阳光下,杂草丛生,野鸡出没觅食。
夜晚的清洛河水声回荡在山谷间,晴朗的天空下,锦绣屏风映照着人们的身影。
满目凄凉,感叹世事沧桑,何处能寻得像芜城赋那样的才子抒发兴亡之感?

注释

玉仗:皇家仪仗。
辇路:皇帝的车驾道路。
摧:消失,衰败。
榜:题写,悬挂。
高台:遗迹或纪念物。
晓树:清晨的树木。
鹎鵊:鸟名,类似杜鹃。
雉媒:野鸡,这里指吸引野鸡的物品。
清洛:清澈的洛河。
萦谷转:环绕山谷回荡。
锦屏:华丽的屏风。
晴色:晴天的色彩。
悽凉:凄清悲凉。
兴亡:盛衰,兴衰变迁。
恨:感慨,遗憾。
芜城:古代地名,扬州的别称,曾繁华一时后衰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去繁华、现在荒凉的感慨。

"玉仗无踪辇路摧,旧名犹得榜高台。"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冲刷。玉仗是古代用玉制成的手仗,这里指的是皇帝或贵族出行时用的仪仗,因无人使用而逐渐消失不见。辇路摧,形容车轮碾过的大道现在已经破败。这两样事物的消逝代表了往昔的辉煌不再。而旧名犹得榜高台,则是说尽管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事物或人名仍然被人们所铭记,挂在高高的榜上。

"月斜晓树鸣鹎鵊,日暖春芜放雉媒。"这里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月光透过树梢,鸟儿开始叫唤;而到了白天,太阳温煦,野外的春草中传来小动物跳跃的声音。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恬静和生机勃勃之感。

"清洛夜声萦谷转,锦屏晴色照人来。"这两句则是对环境美景的描写。清洛可能指的是某个清澈的河流或湖泊,而夜晚时分,这里的声音在山谷中回旋,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而锦屏,则可能是一个装饰华丽的屏风,晴朗的天气使得这里的景色更加明媚动人。

"悽凉满眼兴亡恨,谁是芜城作赋才。"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心情。"悽凉"二字形容一种凄清、哀伤的情怀,这种情感充盈在诗人的眼中,当他沉思古今兴亡之事时。而"芜城作赋才"则是在问,谁能在这荒废的城池里写出传世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繁华与现在荒凉之间差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近清明二首(其二)

冉冉春向老,昏昏日复斜。

鲜欢常止酒,不睡更烹茶。

幡起烟中刹,鸡鸣林外家。

陈王斗鸡道,风柳不胜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近清明二首(其一)

斜日去不驻,好风来有情。

江城过风雨,花木近清明。

水树閒照影,山禽时引声。

吾年行老矣,淹泊蹇何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连昌宫

长安王气已消磨,吊古遗墟恨怆多。

宫殿成尘新草木,丘陵无主故山河。

雨馀耕陇寻遗宝,夜静溪泉响细波。

才子已销泉下骨,百年独讽旧时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迟日

迟日花光乱,东风酒浪深。

天边为客恨,老去惜春心。

起舞狂犹在,悲歌病不禁。

高楼见千里,不醉莫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