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将归志别

不如归去子规魂,啼到家山第几村。

天各一方分弟妹,地无半亩与儿孙。

薄游滋味如尝酒,垂老光阴合闭门。

只是我今愁独寐,干章风雨树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大兄将归志别》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不如归去子规魂,啼到家山第几村”,以子规鸟的啼声起兴,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兄弟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子规鸟的啼叫仿佛在呼唤着兄弟早日归来,而“家山第几村”则表达了对故乡熟悉而又遥远的思念之情。

颔联“天各一方分弟妹,地无半亩与儿孙”,进一步深化了兄弟间的分离之苦。身处天各一方,亲人之间难以相聚,即便是骨肉至亲也难逃命运的安排,无法共享天伦之乐。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兄弟分离的哀伤,也流露出对家族传承的担忧。

颈联“薄游滋味如尝酒,垂老光阴合闭门”,诗人以“薄游”自比,暗示自己漂泊在外的生活如同品尝苦涩的酒,充满了辛酸与无奈。随着年岁的增长,面对即将到来的晚年,诗人感到应该闭门自省,享受宁静的时光。这里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岁月的期待。

尾联“只是我今愁独寐,干章风雨树黄昏”,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忧虑。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时刻,诗人独自躺在床上,心中满是愁绪。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象,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兄弟离散、人生漂泊、老年孤独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月下有怀

明月澹吾虑,满庭无垢氛。

天光多是水,暮气却非云。

屋小农谈寂,沙空鹤警闻。

离人如落叶,飘泊不成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卢忠烈公祠为杰夫明府

公生历劫丁龙汉,白晰而文手搏战。

少负殊力抱大志,酒酣常读张岳传。

天雄备军杀贼多,大砺遮住燕山河。

旋镇郧襄期尽贼,拘阂其奈中枢何。

君不见车箱峡溃谷城火,前后庸臣受贼侮。

系之以舌不以手,亦不主剿专主抚。

胡然下诏徵勤王,移督用违其所长。

我朝龙兴膺帝箓,仁义之师来堂堂。

以众克寡小逆大,遂获死所于贾庄。

麻衣血裹镞一斗,地掘故剑青燐光。

鸣呼丽牲之碑孙述祖,国论回遹臣心苦。

榜掠对簿词不易,验视经句肉已腐。

食庙应配唐睢阳,问年恰符宋忠武。

形式: 古风

寄冀宁徐恕斋观察

碧油幢曳戟门烟,销钥三关落眼前。

自古晋阳为保障,几曾汾曲有楼船。

开中可以疏盐政,画一如何议井田。

四面皆山山下路,亭亭杨柳马连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种山亭藏李阳冰篆为李刑部作

秦相斯为玉筋篆,史籀省文苍颉变。

历东西汉迄于隋,绝笔空无一人半。

师承乃有唐阳冰,隔一千年与相见。

俯仰流时穷元思,上出幡脚甘生之。

直下不倒一缕墨,璎珞垂露金薤披。

种山山人得古本,书易谦卦爻篆辞。

不师其辞师其意,谦谦君子良我师。

力猛格峻入篆室,号书中虎无愧色。

悬之可作座右铭,义取贞吉中心得。

惜哉琅琊邹峄之罘碑,斯乎斯乎侈颂秦功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