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八首(其三)

约去栽松个老人,还来传法喜童真。

有娘生面无爷姓,劫外灵苗不犯春。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翻译

一位年迈的老人移栽松树,又传授佛法给纯真的孩子。
孩子的生命虽有母亲的姓氏,但没有父亲的,如同劫后余生的灵苗,不受春天的变迁所影响。

注释

栽松:种植松树。
老人:指年纪大的人。
传法:传授佛法。
喜童真:对纯真孩子的喜悦。
娘生面:母亲给予的生命。
爷姓:父亲的姓氏。
劫外:劫后,灾难之后。
灵苗:比喻孩子或新生事物。
犯春:受到春天的影响或改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一的作品,名为《颂古十八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栽松老人和传法童真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佛法传承与个人修行的主题。

"约去栽松个老人",描绘了一位年长的僧人(栽松老人)前往某个地方栽种松树,这可能象征着他传播佛法,如同松树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寓意佛法的持久与永恒。

"还来传法喜童真",则暗示这位老人归来后,带着喜悦的心情传授佛法,强调了佛法的纯净和孩童般的纯真态度,表明修行者应保持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赤子之心。

"有娘生面无爷姓",这句话看似奇特,实则隐喻修行者的身份超越世俗,没有世俗家庭的束缚,如同孤儿一般,只有佛法为家,体现了出家人的独立和对佛法的执着。

"劫外灵苗不犯春",最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超然和不受世间变迁影响,比喻修行者的心灵如劫外的灵苗,无论经历多少轮回,都能保持春天般的生机和清净,不受世俗欲望的侵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隐喻,传达了佛法的深远意义和修行者的纯净心境。

收录诗词(35)

释师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十八首(其一)

食讫跏趺坐石床,斗间间气烛天光。

几多业识茫茫者,衲被蒙头在醉乡。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七首(其七)

燕去梁閒静,鸿来眼界宽。

绕庭何所有,风撼竹珊珊。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七首(其三)

破暑黄梅雨,清神白乳茶。

万缘俱不到,物外野僧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七首(其二)

喜与水云会,甘与水云同。

云屯水聚处,塞破太虚空。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