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源寺

落日郊原独杖藜,偶寻萧寺坐移时。

下临稻垄如棋局,细数僧房似蜜脾。

风里长松能远韵,霜馀残菊尚多姿。

因吟竹院诗人语,笑我劳生力已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夕阳西下我在郊外独自拄着藜杖,偶然间走进一座荒凉的寺庙,停留了许久。
俯瞰稻田如同棋盘般整齐,细细数来僧舍仿佛一块块甜蜜的蜂巢。
在风中摇曳的松树传来悠远的声音,霜后的残菊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姿态。
我吟咏着竹林间的诗人诗句,自嘲我的劳累人生已经疲惫不堪。

注释

落日:夕阳。
郊原:郊外的平原。
独杖藜:独自拄着藜杖。
萧寺:荒凉的寺庙。
下临:俯瞰。
稻垄:稻田的行列。
如棋局:像棋盘一样。
似蜜脾:像蜂巢一样。
风里长松:在风中的长松。
能远韵:能传出悠远的声音。
霜馀:霜后。
残菊:残存的菊花。
因吟:于是吟诵。
竹院:竹林间的庭院。
诗人语:诗人的诗句。
笑我:嘲笑我。
劳生:劳累的人生。
力已疲:已经疲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曾季狸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郊野,手持藜杖,偶然间走进一座寂静的寺庙,静静地坐了很久。他欣赏着眼前如棋盘般整齐的稻田,细细数着僧房,仿佛看见了它们密集而有序的排列,犹如蜂巢中的蜜脾。微风吹过,松树的悠扬声韵穿越而来,而霜后的残菊依然保持着绰约的风姿。诗人在此情境中想起了竹院诗人的诗句,不禁自嘲,感叹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已经疲惫不堪。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郊原寺庙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劳碌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38)

曾季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竹行

碧草送春晚,绿阴迎夏凉。

轻风摇细麦,浅水出新秧。

岁月催人老,田园引兴长。

一廛如可办,吾亦学耕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金石台

江上岧峣百尺台,摩挲尘迹但徘徊。

不辞浊酒三杯醉,坐对晴空万里开。

楚泽风烟随处好,仙家桃李有谁栽。

黄花过了梅花发,待我扶藜得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金沙寺

古寺同真率,君家更秩筵。

酒杯无算饮,橘树不论钱。

胜日携佳客,曾来是去年。

莫嫌频至此,直为主人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南湖

葛巾藜杖兴何长,为爱南湖六月凉。

雨在山头作云气,风来水面散荷香。

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

后日重来携枕簟,不妨午梦到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