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招八窗叔托疾再和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其二》。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态度的体悟。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开篇,描写秋天特有的蓼花和桂花的气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蓼花雨”与“桂枝风”,不仅是景物的摹画,更有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这里的“杖藜”意指闲适自得,“小山重”则可能是指隐居之所。诗人表达了想要与友人一起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享受悠长时光,共饮美酒,以此来逃避世间喧嚣。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咫尺阻西东。” 这几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深情与忧虑。这里的“阮郎”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知己,“清致”表达对友人品格的赞赏。“苦托休文”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友人的挂念和不舍,尽管时间流逝、距离阻隔,但这份情谊如同“咫尺”一样坚固。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 这两句以秋天的景色作结,强调了诗人对于秋色的感受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这里的“秋色浩如许”,既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示着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丰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人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寄托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十五)送制参向君玉归里

薄酒长亭别,饱饭故园归。

两年婉婉席上,甘苦每同之。

騄骥群中独步,麋鹿兴前不瞬,孰可与争驰。

力挽不能寸,健翮遽斜飞。经营事,艰难状,老天知。

区区塞马得失,一笑付观棋。

用则风云万里,不用烟霞一壑,两鬓未应丝。

回首乌樯外,鸥鸟自忘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丁亥送方子南出蜀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再赋

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

清光是处皆有,浑不许人分。

独是大江深处,一片水晶世界,仿佛有微痕。

坐到夜深际,万籁寂无闻。与诸君,同一笑,举芳樽。

素娥自有佳约,何必命红裙。

顷刻参横斗转,归去华胥一觉,玩事任纷纷。

我袖有玉斧,当为整乾坤。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八)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豪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