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己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

无字之碑谁帝虎,无弦之琴谁宫羽。

角尖不挂羚羊痕,随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

补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无。

下士之见不越咫,谓公勤勤补山耳。

支祈平吞江南之云江北梦,息壤欲堙何处起。

公笑捲山山为藏,青苍缩入柳杯里。

折脚铛中冰不腐,煮烂须弥将芥补。

湖南空有青莲七十二万茎,总不入公补处数。

无土不现补山堂,峥嵘日月开幽荒。

飞来之峰弹指已过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对些翁补山堂诗的回应,以寄情于山水之间,赞美些翁的补山之功。诗中以“无字之碑”、“无弦之琴”象征些翁的智慧与艺术才华,角尖无痕、天花散雨则描绘其超然洒脱的风度。诗人回忆些翁在湖上的活动,以及他补山的执着,展现出其勤勉不倦的精神。

“下士之见不越咫”赞扬些翁虽为下士,但见识非凡,补山之事如同移山填海般壮举。“支祁吞云”、“息壤湮没”等典故,进一步强调些翁的宏图大志。诗中通过“公笑卷山山为藏”表达对些翁能化繁为简,轻松应对困难的赞赏。

“湖南青莲”暗指些翁的补山成就,而“总不入公补处数”则表示这些成就在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诗人以“无土不现补山堂”赞美些翁的影响力深远,补山堂成为一处象征着智慧与毅力的圣地。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补山堂的描绘,表达了对些翁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粤奴初识雪歌

剪发粤雏年十四,闻人说有霜雪字。

正月梅残度岭来,桃花郴水春流腻。

经年绝望望南天,落叶黄云栖瞑烟。

飘空冉冉光摇目,疑絮疑花两不然。

心知是雪情难决,借问方知寒雨结。

此生今日乍相逢,掬玉寻香向谁说。

可怜觌面未相亲,故是阳台梦里云。

垂杨风细梧桐月,总道龟毛重九斤。

形式: 古风

孤雁行和李雨苍

当年回雁峰头住,雁影云开天际路。

夫君缥渺雁峰心,遥寄湖南烟雨渡。

谁知白雁杳寒沙,断使青峰遮日暮。

日暮云迷雁阵哀,逢君千里雁书来。

欲分宝瑟银筝怨,似向沙明水碧回。

一水盈盈乌石戍,千秋渺渺楚云台。

楚云台高芳草齐,湘干北望鹧鸪啼。

虞卿著书亦何有,建阳卖卜还自迷。

瘦影难双矰缴满,寒更欲警露霜凄。

清霜白露飞不前,亭亭片月当高天。

前身忆住青龙寺,血迹还埋古井边。

遥飞尺帛君边去,沙上鸿踪隔暝烟。

形式: 古风

读泾阳先生虞山书院语录示唐须竹

泾阳先生不复作,泾阳遗编县高阁。

彩虹垂天漫璀璨,大造徒尔鼓空橐。

永陵之季狂澜惊,倒吹枯瓠为玉笙。

平地跃起攫光影,失足犹漫誇轻清。

先生两足不妄插,矗立欲撑银汉倾。

鸟舌无从说鸟梦,人头定可作人鸣。

毫发析作千万片,一丝独飞挂匹练。

亭亭万岁终不欹,世人皆见莫能见。

呜呼乎吾不知麟衰凤去将谁传,区区下界萦寒烟。

秉烛对读过深夜,诘旦赤日生高天。

形式: 古风

听月楼倦客归山留别翠涛王孙

我梦听月楼巳久,不意今生登此楼。

楼前湘水腻碧玉,细细纹波送远秋。

我有狂歌知者谁,古人不作今人疑。

夜阑酒熟相对笑,男儿不受双眸欺。

我今归卧蒸南谷,黄菊将开酒将熟。

烂醉三万六千年,柳生左肘石穿肩。

君勿疑我不相就,听月无声月自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