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旌阳归去太康年,石灶灰寒古洞前。
笑斩白龙横蓼岸,醉骑黄鹤步云天。
金丹玉屑不复得,铁臼石函犹宛然。
四十二口家何在,猿啸西山柏树烟。
诗人以旌阳归去的意境,开启了这首诗的画面。"太康年"三字,点明时空背景,是对盛世美好的追忆。而"石灶灰寒古洞前"则描绘出一幅幽静古朴的山谷景象,石灶的冷清与古洞前的寂寥,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笑斩白龙横蓼岸"中,诗人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传统英雄事迹的缅怀。笑声中的自信与潇洒,是对过往英勇事迹的一种超脱。而"醉骑黄鹤步云天"则更进一步,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由飞翔、超然物外的向往。
"金丹玉屑不复得,铁臼石函犹宛然"两句,表达了对失落事物的无奈与怀念。金丹玉屑,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追求或理想,而这种追求已难以实现;而铁臼石函,虽仍保有往日风貌,却也只剩下遗迹。
"四十二口家何在,猿啸西山柏树烟"则转向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提及"四十二口家",可能是对某个家族或集体的追问,而猿啸西山,则是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个人理想的追寻以及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匹马追风访地灵,山衔夕照鸟飞惊。
裴休虽是参黄檗,韩愈何曾嗣哲兄。
竖拂拈槌吾不会,篇诗斗酒过平生。
侬家自有修行处,夜夜丹炉炼月明。
随身风月几清闲,不做人间泼底官。
朝饮一壶朱凤髓,暮餐八两黑龙肝。
打开俗网了无事,缚住时光自驻颜。
昨夜梦回天上去,琼楼玉阙不胜寒。
小亭低瞰小池边,日日春风醉管弦。
盘礴好穷诗世界,登临疑是水神仙。
玉萍掩映壶中月,锦鲤浮沉镜里天。
芍药牡丹归去后,花开十丈藕如船。
昔日寻师到海涯,手中常袖一青蛇。
随身风月长为伴,到处溪山总是家。
玉笥岩前曾结草,金华洞里独餐霞。
有人问我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