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题迎仙堂》,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超脱尘世之境的诗。诗中充满了道家修炼长生的意象,语言清新自然,意境辽阔。
“昔日寻师到海涯,手中常袖一青蛇。”这两句描绘出诗人追求仙道、寻访师承的场景。海涯作为边远之地,是通往神秘世界的入口。而那袖中的青蛇,则是修炼成果或仙药的象征,表明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随身风月长为伴,到处溪山总是家。”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境界。无论身在何处,自然之景皆可作为伴侣,溪山之地也都能成为他的家,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玉笥岩前曾结草,金华洞里独餐霞。”这里的“玉笥岩”和“金华洞”,都是仙境的代名词。诗人在这些地方修炼、居住,是对超凡脱俗生活的一种向往。而“结草”与“独餐霞”,则是修道时期常见的情景,象征着与自然界的深度融合。
最后,“有人问我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之道的态度。当别人询问他有关长生不老的事时,他选择沉默,用手势指向随风飘落的花瓣。这里的“落花”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事物无常的象征,也可以解读为诗人对长生之道达观而淡然的一种表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隐逸生活和他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