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花魂

落花堆里,剩半丝一缕,呼之欲出。

人在小窗扶病起,恍惚似闻声息。

玉已成烟,香拼化土,此恨终难灭。

苔荒院冷,知它多少凄咽。

堪叹从古佳人,几多艳魄,曾与君同劫。

回首淡烟凉月夜,春梦了无痕迹。

悄悄冥冥,酸酸楚楚,偷向墙阴泣。

晓风吹散,却从何处寻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壶中天·花魂》由清代诗人宗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落花满地、花魂飘渺的画面,充满了哀愁与感伤。

开篇“落花堆里,剩半丝一缕,呼之欲出”,以“半丝一缕”形容残存的花瓣,仿佛在呼唤着生命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生机未绝的氛围。接着,“人在小窗扶病起,恍惚似闻声息”,将读者带入一个病态的主人公视角,通过“声息”这一细节,暗示了花魂的存在,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情感深度。

“玉已成烟,香拼化土,此恨终难灭”三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花魂的消逝比作玉石化为烟雾、香气融入泥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哀悼和无法抹去的遗憾。而“苔荒院冷,知它多少凄咽”则通过荒凉的庭院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受到花魂的哀鸣。

“堪叹从古佳人,几多艳魄,曾与君同劫”一句,将花魂与古代佳人的命运相联系,强调了这种悲剧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哲理性。接下来,“回首淡烟凉月夜,春梦了无痕迹”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凄美的夜晚场景,春梦的消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强化了主题的哀愁。

最后,“悄悄冥冥,酸酸楚楚,偷向墙阴泣”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魂以情感,使其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默默哭泣,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花魂命运的同情与共鸣。而“晓风吹散,却从何处寻觅”则以自然界的风作为媒介,暗示了花魂最终的消散与不可寻觅,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和感慨。

整首词以花魂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微妙关系的探索。宗婉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世界,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收录诗词(58)

宗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壶中天.花梦

一痕飘渺,怕凌空化作,彩云飞去。

蝴蝶多情先入梦,暗把香魂留住。

风击难圆,雨淋易碎,侬愿无风雨。

睡乡安否,莫教迷却归路。

幽绝小院回廊,月华满地,花似人无语。

露重烟浓扶不起,春在最凄迷处。

旧事朦胧,芳情摇漾,香雾空濛护。

夜凉如水,推窗犹恐惊汝。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花气

春愁未醒,忽春风吹送,春情如水。

春浅春深春不觉,暗袭春人衣袂。

春思朦胧,春魂淡宕,春梦霏霏坠。

日高春暖,晓莺啼破春睡。

堪爱阑亚凭香,帘低浮艳,画到空濛际。

一片浓芬无著处,散入碧纱窗里。

不是旃檀,并非沈速,薰遍繁华地。

隔墙邻女,可曾猜是花气。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花愁

花开花谢,算年年总被,东君耽误。

欲说平生多少憾,提起不胜酸楚。

几日芳菲,几番摇落,几度惊风雨。

夕阳影里,荣华如水流去。

知否我自春来,为花憔悴,未忍和花诉。

花果聪明应会得,只恐忧伤情绪。

病里春残,酒边梦绕,梦醒春何处。

绿凄红惨,有怀难向人语。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高阳台.题小青“瘦影自临春水照”图

一种愁容,十分病态,可曾真个痴心。

强整新妆,东风独自沉吟。

无情有憾谁人见,只一池、春水分明。

冷清清,庭院深深,杨柳阴阴。

天荒地老寻常事,算人间只有,此憾难平。

薄命红颜,枉教占断才名。

伤心我亦工愁者,向画中、订个知音。

愿从今,卿自怜侬,侬自怜卿。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