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实践约来访又得韶甫方君同行数日语蝉联甚慰五诗寄意甚高次韵为一笑(其一)

重膇嫌卑湿,那堪暑雨稠。

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

何用摅孤愤,惟宜号四休。

谁能访生死,天际有来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炎炎夏日,环境潮湿,雨水频繁的不适感,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选择抛开书籍,专注于药物,倚靠枕头倾听溪流的声音,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诗中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宁静来排遣孤独和愤懑的情绪,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重膇嫌卑湿,那堪暑雨稠。” 开篇即点明环境的恶劣,潮湿的气候让人心生厌烦,更何况是炎热的夏季,雨水连绵不绝。

“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 描述了诗人为了避开烦扰,将书籍一旁,专心于调养身体,同时在静谧的环境中,以听溪流声作为心灵的慰藉。

“何用摅孤愤,惟宜号四休。” 表达了诗人认为抒发孤独和愤怒的情绪并非良策,而是应该通过冥想、休息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和。

“谁能访生死,天际有来舟。”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出疑问:又有谁能理解生死的奥秘呢?远处的船只或许象征着某种希望或变化,引发人们对未来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追求。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雨中(其一)

但听四檐滴,真成万事休。

空村就谁饭,高树系吾舟。

那忍田翁笑,还怜木偶流。

老人浑忘事,略记酉年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七儿应复同客饮樱桃园摘新归以遗亲用其诗韵识所感(其二)

尚记当年荐寝园,百官分赐荷恩渊。

带青丝笼空馀梦,搔白头人苦不欢。

诗老誇称作崖蜜,野翁惊看泻银盘。

南山见说红千树,鸟雀儿童任入阑。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徐容斋正旦

想见新年试笔时,风流应不减丘迟。

归来燕子元相识,落尽桃花若未知。

何事兰亭修禊乐,便怀墨客感秋悲。

湖山胜践无由共,禅榻茶烟老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风

春风吹愁端,散漫不可收。

不如古溪水,秖望乡江流。

新花红烁烁,旧花满山白。

昔日金张门,狼藉馀废宅。

回首语春风,莫向新花丛。

我见朱颜人,多金亦成翁。

多金不足惜,丹砂亦无益。

更种明年花,春风自相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