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三)

古人亦有言,枕流而漱石。

不可无此意,爱斯淙复峉。

悬崖仲璋琢,其佛四十尺。

松撑云态破,竹迸埒形坼。

盘挐互轇轕,如盖亦如帟。

可以谢栋梁,永此安岩壁。

峰回路转处,化身更千亿。

既不辨异同,谁更分主客。

渫泉得品外,盘陀聊憩息。

轩渠笑陆羽,未遇此真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摄山栖霞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佛教文化的深思。

首句“古人亦有言,枕流而漱石”,借用古人之语,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亲近山水的生活态度。接着“不可无此意,爱斯淙复峉”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悬崖仲璋琢,其佛四十尺”描绘了悬崖峭壁上雕刻的佛像,高大庄严,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精湛与宏伟。接下来“松撑云态破,竹迸埒形坼”则通过松竹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

“盘挐互轇轕,如盖亦如帟”形容了山间树木错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的伞盖与帷幕。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生活用品相联系,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可以谢栋梁,永此安岩壁”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片自然之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

“峰回路转处,化身更千亿”描绘了山峰连绵,道路曲折,仿佛每一处都有不同的生命形态,象征着佛教中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

“既不辨异同,谁更分主客”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平等、和谐共处的思考,认为在自然面前,人类与万物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渫泉得品外,盘陀聊憩息”描述了泉水从高处流淌,如同自然的乐章,让人在疲惫时得以休息,享受宁静。

“轩渠笑陆羽,未遇此真脉”以幽默的方式提到唐代茶圣陆羽,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在自然中找到了比陆羽更纯粹的茶道精髓,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了对佛教文化、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四)

跑曾闻有虎,名得因逢鹿。

每吐云英英,亦浸月漉漉。

其始乃何年,太古此涧谷。

藓痕石缝间,细注才漩洑。

闻自候停跸,阶下宛成瀑。

斯事属偶然,不必称更仆。

傥来还傥去,谁欤享清福。

回首语山僧,付尔听真筑。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五)

昂首最高峰,巉岩拾级上。

药草堪摄生,含芳袭人赏。

北睇见大江,颢气涵漫漭。

吾怀与之如,廓然坦荡荡。

忽忆东坡翁,赤壁曾独往。

俯冯夷幽宫,长啸发逸响。

其气盖古今,其景融机象。

斯游可同乎,吾惟企遐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六)

藉问夏谚中,游豫缘何事。

江国灾祲馀,如伤犹未置。

嗟尔在位者,孰非民攸塈。迩来闾阎况,略?巡春骑。

纵云免沟壑,未称富蒋芰。

矧兹乃所见,宁无未见际。

供奉尔勿劳,徒劳亦奚异。

踏阅便游山,闻挈诗人俪。

索观赓其章,匪侈词华丽。

形式: 古风

山云傍晚收,春月依峰吐。

度松轮暂栖,落瀑影堪睹。

静机忘筌蹄,禅境泯今古。

是时万籁寂,清响自何所。

阶下龙文动,乃知来里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