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山房诗为任立本赋

南溪白云白如练,万壑松萝对山县。

幽人结屋溪上居,稚子过庭能读书。

清流美竹秋潇洒,棐几明窗日閒暇。

坐中往往见樵渔,门外时时驻车马。

盛世弦歌比屋闻,淮南兵革又纷纷。

平川战血流成海,白日妖氛涨作云。

一自离家从部曲,梦绕故山烟水绿。

被褐愁趋戎马群,牵萝谁补南溪屋。

近随都尉入关中,远逐嫖姚树战功。

匣底笑看三尺剑,尊前起舞万人雄。

三年留滞关山外,环堵蓬蒿果安在。

荒林猿鹤怨秋风,落日鱼龙愁远海。

时清方且归去来,他乡道路多尘埃。

有才未必长在野,君王已筑黄金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隐逸的生活画面,以南溪白云和万壑松萝为背景,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和谐。诗人笔下的幽人(隐士)在溪边建屋,与稚子共度时光,读书声与清流竹影相映成趣。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现实的动荡,盛世之下仍有淮南的战乱,诗人自己也远离家乡,投身军旅。他感慨战乱中的漂泊,怀念故乡的山水,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赞美,也有对时局变迁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寓言般地表达了“有才未必长在野”的主题,暗示即使在乱世,才华也可能被发掘和重用,暗含着对朝廷招贤纳士的期待,最后以“君王已筑黄金台”点出朝廷的招揽之意,寓意着希望和机遇。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寓言式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隐逸之情,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复杂心态。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题刘商观奕图

遥峰苍苍松桧色,涧水无声晚烟白。

围棋不见商山翁,伐木那逢会稽客。

行人遥指烂柯山,洞里群仙白书閒。

石床对奕岂知久,樵子旁观殊未还。

执柯却坐莓苔石,胜负眼前誇得失。

石烂松枯不计年,云子琼浆堪度日。

斧柯已烂下山迟,城郭虽存故旧非。

处处桃花无路入,双双白鹤背人飞。

仙游寂寞秋山里,图画千年尚如此。

社稷山河几局新,地老天荒遗数子。

君看沧海变桑田,一木不支何足怜。

形式: 古风

余复婴近以方壶所写大王峰转惠暇日展玩殊有幽趣因题

方壶画山世有名,生纸一幅涂纵横。

孤峰倚天旭日上,危石拔地秋风生。

壮游曾来拾瑶草,梦里武夷清未了。

紫阳五曲石门荒,金老三间茅屋小。

兴来故笔起层峦,万仞嵯峨咫尺间。

龙洞云烟含宿雨,鹤坛星月满空山。

武林道士余三一,来憩松根讲周易。

十年不出鬓垂丝,九转将成眼如漆。

新图千里寄神交,东南一柱青天高。

愿授神方服石髓,共听仙乐鸣云璈。

閒窗持赠深有意,念我衰年住尘世。

便欲呼儿挽鹿车,从此相随入苍翠。

形式: 古风

题欧阳楚翁梅竹画

道人下笔天机熟,宋末元初写梅竹。

琅玕个个起中林,琼树娟娟在空谷。

三花五蕊天然好,直节心虚肯相保。

花光老可费经营,和靖子猷惊绝倒。

兵戈流落存者稀,展玩茆屋生光辉。

罗浮月色忽在手,渭川白云随我飞。

此翁亦是英雄辈,事异时非聊自晦。

百年翰墨可流传,开图静与仪刑对。

形式: 古风

悲流人

为农未免租调瘢,从军可辞刀箭痕。

布衣一日任民社,鞭挞不救肌肤完。

足兵足食万世计,征衣战甲无宁岁。

但知城郭倍光辉,谁问闾阎久凋敝。

深机巧宦何为者,暴虐施民自宽假。

山头白石城下泥,已有行人先问舍。

前车后车相继摧,满山枯骨白成堆。

呜呼古人不可作,自书下考真贤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