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两条皱着的眉毛难展开,独自怀揣忧伤登上高台。
蓝天中断雁群飞过,红叶凋零却不见人归来。
边塞之外音信全无,路旁车马往来尘土飞扬。
功名期待能在凌烟阁铭记,即使力气用尽也不愿从辽城返回。

注释

两叶愁眉:两条紧锁的眉毛,形容愁容。
愁不开:无法舒展眉头,指心情愁苦。
独含:独自怀着。
惆怅:伤感,失意。
上层台:登上高楼或高台。
碧云:蔚蓝的天空。
空断:中断,这里指雁群飞过后留下的空白。
雁行处:大雁飞行经过的地方。
红叶已凋:红叶已经凋落,比喻时光流逝或事物消逝。
人未来:等待的人没有来。
塞外:边疆地区,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音书:书信,消息。
无信息: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道傍:道路旁边。
车马起尘埃:形容车马来往频繁,尘土飞扬。
功名:指功勋与名望。
待寄:期待被记载。
凌烟阁:唐代表彰功臣的地点,此处泛指荣耀之地。
力尽:竭尽全力。
辽城:泛指远方的边城。
不肯回:坚决不返回,表示忠贞或坚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愁绪和对远方所托的思念。"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心中的忧伤比作难以开放的花朵,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沉重感受。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则是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碧云之中断续的鸿鹄影迹,以及秋天凋零的红叶,都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常。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一句,通过对边塞音信的渴望和道路上车马行驶时扬起的尘土,形象地表达了与远方亲人之间联系的断绝和无奈。

最后,"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则是诗人对功业成就的渴望,以及即便身处 辽东、精疲力竭也不愿意返回的坚决态度。这里的“凌烟阁”可能象征着某种高远的目标或者精神寄托,显示了诗人不甘心中的挣扎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更有对未来目标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寄房千里博士

春风白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

五夜有心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契盈上人

何处是西林,疏钟复远砧。

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沈。

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殷尧藩

直道知难用,经年向水滨。

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就学多新客,登朝尽故人。

蓬莱自有路,莫羡武陵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殷尧藩先辈

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

思君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