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

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

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身处苦海四周无舟可渡,东风吹拂着泪水飘向南方。
在龙蛇出没的沼泽里,正值清明时节,而笼中的燕雀只能度过三春的寒食。
风沙扑面,让我心惊,满身的霜露使我痛苦,无人能共担。
何时我能回归先人的墓地,哪怕千年,也不愿成为高高的坟头而感到羞愧。

注释

苦海:比喻艰难困苦的境遇。
东风:指春风,象征希望。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祭扫先人。
寒食:清明前一天,禁烟火以示哀思。
风沙:形容环境恶劣。
归骨:回归故土,安葬骸骨。
丘首:坟头,此处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声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孤独的边塞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与无奈。

“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这里的“苦海”比喻遥远而艰难的旅途或生活困境,“断去帆”则象征着希望破灭,未来迷茫。诗人在这片苦海之中,只能任凭东风带走自己的泪水,心向往南方,可能是对温暖家乡的渴望。

“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描绘。龙蛇泽可能指的是某个湖泊或湿地,那里的清明之景持续了五日;而燕雀则被困在笼中,它们的食物仅够三日。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人孤独无助的情感。

“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不适与痛苦。风沙扑面,让人惊恐;而霜露凝结于衣襟,更增添了一份寒冷和疼痛。

“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归葬祖坟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何当"表示期待某个时候能够实现,而"归骨先人墓"则是希望自己的遗骨能早日安葬于祖先之旁,完成一种精神上的回归。而“千古不为丘首惭”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在世间留下任何荣耀的无奈与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哀愁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归宿的渴望。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愧故人

九门一夜涨风尘,何事痴儿竟误身。

子产片言图救郑,仲连本志为排秦。

但知慷慨称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

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敬和道山堂庆瞻御书韵

墨洒天奎映籀红,斯堂殿阁与俱隆。

方壶圆峤神仙宅,温洛荣河造化工。

列圣文章千载重,诸孙声气一时同。

著庭更有邦人笔,稽首承休学二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景定壬戌司户弟生日有感赋诗

夏中与秋仲,兄弟客京华。

椒柏同欢贺,萍蓬可叹嗟。

孤云在何处,明岁却谁家。

料想亲帏喜,中堂自点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