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二)潇潇雨

鸦轧齐桡,□冬叠鼓。浮骖晚下金牛渚。

莫愁应自有愁时,篷窗今夜潇潇雨。杜若芳洲。

芙蓉别浦。依依艳笑逢迎处。

随潮风自石城来,潮回好寄人传语。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乌鸦嘈杂,冬日鼓声重叠。傍晚的马车驶向金牛渚。
莫愁或许也有忧愁的时候,今夜在篷窗听雨声潇潇,落在杜若盛开的洲上。
在芙蓉盛开的水边,她含笑依依,仿佛在迎接谁。
随着潮水从石城而来,待潮水退去,希望能有人传递我的话语。

注释

鸦轧:形容乌鸦叫声嘈杂。
齐桡:船只并排。
□冬:冬季的符号,此处可能缺失字。
叠鼓:连续不断的鼓声。
金牛渚:地名,可能指有金牛雕像的江边。
莫愁:古代美女名字,这里泛指女子。
篷窗:有蓬布的窗户,指船舱。
潇潇雨:形容雨声连绵不断。
杜若:一种香草。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小岛。
芙蓉别浦:芙蓉盛开的河岸。
依依:柔美、依恋的样子。
艳笑:美丽的笑容。
逢迎:迎接或迎合。
石城:古代地名,可能指南京附近的石头城。
潮回:潮水退去。
传语:传递消息或话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贺铸的《踏莎行·其二·潇潇雨》,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开篇“鸦轧齐桡,□冬叠鼓”以嘈杂的乌鸦叫声和冬日的鼓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沉寂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接着,“浮骖晚下金牛渚”写傍晚时分,马车在金牛渚边停歇,暗示着旅途的疲惫。

“莫愁应自有愁时,篷窗今夜潇潇雨”两句,通过“莫愁”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女子的思念之情,想象她在雨夜中可能也有着无尽的愁绪。接下来,“杜若芳洲。芙蓉别浦”描绘了杜若草香四溢的洲渚和盛开的芙蓉,象征着美好的景致,但又与词人的离愁形成对比。

“依依艳笑逢迎处”描绘了女子在岸边含情脉脉的笑容,仿佛在迎接词人,然而这只是词人的想象。最后,“随潮风自石城来,潮回好寄人传语”借潮水传达词人的深情,希望潮水能将他的思念带回给远方的人,表达了深深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雨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远方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期待,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875)

贺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

  • 字:方回
  • 号:庆湖遗老
  • 籍贯:卫州(今河南卫辉)
  • 生卒年:1052~1125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江南曲

蝉韵清弦,溪横翠縠。翩翩彩鹢帆开幅。

黄帘绛幕掩香风,当筵粲粲人如玉。

浅黛凝愁,明波转瞩。兰情似怨临行促。

不辞寸断九回肠,殷勤更唱江南曲。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江城子

麝熏微度绣芙蓉。翠衾重。画堂空。

前夜偷期,相见却匆匆。

心事两知何处问,依约是,梦中逢。

坐疑行听竹窗风。出帘栊。杳无踪。

已过黄昏,才动寺楼钟。

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小梅花二首(其二)行路难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西江月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