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行奉寄临邛守宇文郎中

铜驼陌上生秋草,前者刻石今如扫。

儋边半纸半模糊,下床三日成悲恼。

苍史萌芽何可见,要从笔意生秦汉。

欲将奇字问何人,所守一家如小篆。

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

如何两京到魏晋,搜尽苍崖惟此书。

即今原隶见颠末,仍于画上分锱铢。

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

中郎袖手欲无作,正始不逮况其馀。

幸哉一见俱抵掌,翩翩如反古石渠。

且说金陵佛屋何年灯,晋分隋张犹青荧。

忽听荒鸡还自起,资中之刻不徒尔。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铜驼陌上,秋草丛生,昔日的石刻如今已如尘土般消散。
在儋州边陲,残破的碑文模糊不清,连日下来,我心中充满悲伤。
那些古老的史迹,如今难以寻觅,只能从笔墨间感受秦汉风采。
想要探寻那些奇特的文字,却无人能解,因为它们就像小篆一样,深藏不露。
这些文字的变化形态,如同钟、镈、鼎、鬲、匜、盘、盂,各有特色。
从两京到魏晋,人们竭力搜寻,只留下这些刻在峭壁上的文字。
即使今天的隶书,也能追溯其变迁过程,每个字都精细入微。
燕然山的功绩固然值得记载,但书法的笔势怎能超越黄初年间。
中郎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正始时期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其他时候了。
幸运的是,今日一见,如同掌心摩挲古石渠,令人欣喜。
暂且不说金陵佛寺何时的灯火,晋代和隋唐的遗迹依然明亮。
忽然听到荒野鸡鸣,想起资中的刻石并非徒劳。

注释

铜驼陌:古代长安城中的道路。
刻石:古代的石碑或铭文。
儋边:古代地名,今海南省儋州市。
悲恼:悲伤烦恼。
苍史:指古代的历史。
秦汉: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小篆:秦朝统一后的标准字体。
钟镈鼎鬲匜盘盂:古代各种青铜器。
两京:古代指长安和洛阳。
魏晋:中国历史上的魏和晋两个朝代。
佛屋:供奉佛像的房屋。
青荧:形容灯火明亮。
荒鸡:野外的鸡鸣声。
资中之刻:指资中的古代刻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书法艺术,以铜驼陌上的碑刻为引子,感叹岁月流转,昔日的石刻如今已模糊不清。诗人对秦汉时期的书法风格充满向往,惋惜后世难以寻觅那样的奇字篆书。他提到从隶书到魏晋时期的变化,以及燕然山刻石的历史价值,指出中郎等人的书法技艺不及古代。最后,诗人感慨在资中见到的佛屋古迹,尤其是那些历经沧桑而依然清晰的晋代书法,仿佛能追溯到古代石渠遗风。整首诗以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为主线,表达了对古韵的敬仰和对技艺衰落的感慨。

收录诗词(71)

林光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痴顽不识字歌许叔节来诗有此句因以名篇

平生读书,如风过耳。岁月共流转,如磨复如蚁。

一如人嚼蜡,而不见其味。

又如弄孤杵,连夜不成米。

又如过羊肠,十步复一止。

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

见君诗,舌如黐,愧我为人师。

怪怪奇奇,如悬崖万仞龙盘古树枝。

又如生马不施鞚而驰,又如锦苔封漫岘山千年堕泪碑。

又如玉关客,血上老犀衣。

卢仝孟郊骨已朽,眼睛头颅何人相传授。

与君往还岁月久,比来春风入我牖,便觉岩前草木件件有生意。

跨蹇驴,出古寺,欲访子云问难字。

形式: 古风

鞭春行

辘轳罥寒田雀饥,江梅落蛀兔脚肥。

枯肠一夜转双毂,眼光吹上虾蟆衣。

岩腹新晴山鬼哭,女娲坟外春风归。

茧村纸帘大如席,拆拆藜杖金雀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句(其二)

形容变尽头如雪,不改当时一寸心。

形式: 押[侵]韵

句(其一)

最是北来诗料少,地寒难得见梅花。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