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彦敬尚书赵子昂承旨共画一轴为户部杨侍郎作

不见湖州三百年,高公尚书生古燕。

西湖醉归写古木,吴兴为补幽篁妍。

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

老蛟欲起风雨来,星堕天河化为石。

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

高怀古谊两相得,惨淡酬酢皆天真。

侍郎得此自京国,使我观之三叹息。

今人何必非古人,沦落文章付陈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题高彦敬尚书赵子昂承旨共画一轴为户部杨侍郎作》,描绘了高彦敬尚书与赵孟頫共同创作的一幅画卷,赠予户部杨侍郎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两位艺术家卓越才华的赞美,以及对艺术作品深邃意境的欣赏。

首句“不见湖州三百年”,以时间的久远衬托出高彦敬尚书的出现如同稀世珍宝,令人瞩目。接着,“高公尚书生古燕”一句,通过“古燕”这一地名,暗示高彦敬的出身背景,同时也为下文描绘其艺术风格埋下伏笔。

“西湖醉归写古木,吴兴为补幽篁妍”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高彦敬在西湖醉酒归来后,挥毫泼墨,描绘古木苍翠,吴兴(今浙江湖州)的幽篁增添了一抹生机与雅致。这不仅体现了高彦敬的艺术才华,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

“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表达了对高彦敬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在国朝的众多名家之中,他的艺术造诣无人能及,即便是醉后的作品也妙不可言。这种赞誉不仅是对其技艺的肯定,也是对其艺术精神的赞扬。

“老蛟欲起风雨来,星堕天河化为石”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高彦敬的作品如同惊涛骇浪,蕴含着磅礴的力量和深远的意境,仿佛连自然界的元素都被其艺术感染,化为永恒的石像。

“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点明了赵孟頫与高彦敬之间的深厚友谊,两人在艺术上相互理解、支持,共同创造出超越凡俗的作品。

“高怀古谊两相得,惨淡酬酢皆天真”进一步强调了两人在艺术上的默契与真诚,无论是创作还是交流,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纯真的心灵。

最后,“侍郎得此自京国,使我观之三叹息”表达了对作品的赞叹之情,即使身处京城,也能感受到这份艺术的魅力,令人感慨万千。

“今人何必非古人,沦落文章付陈迹”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指出今人不应盲目否定古人,而应将前人的智慧与艺术融入新的创造之中,让艺术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闪耀。

整首诗通过对高彦敬与赵孟頫艺术合作的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友情、自然、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滦阳胡氏雪溪卷

积雪平沙阴山道,射虎残年不知老。

岂识船如天上坐,翠竹为帷树为葆。

昔乞镜湖苦不早,白发如丝照清潦。

他年此地若相逢,应著渔蓑脱貂帽。

形式: 古风

题杨友直检校所藏李营丘枯木图

老龙出海苍髯须,营丘枯木天下无。

回枝屈铁堕崖雪,涧底应拾青珊瑚。

明堂清庙要梁栋,朔风吹沙泽腹冻。

老身不用叹迟暮,按图来求万钧重。

形式: 古风

酬萧侯送蒲萄

萧侯昔致蒲萄苗,山童不灌三日焦。

宛西上品复亲致,手种窗南自浇水。

一月当生一尺长,移向江头薜荔墙。

秋深雨足马乳重,举囊石压青霞浆。

是时萧侯当走马,来访衰翁茅屋下。

酒酣舞剑倾一尊,不信金盘露如泻。

形式: 古风

题衮尘骝图

骅骝食粟石每既,立仗归来汗如洗。

脱羁展转聊自恣,落花尘土随身起。

君不见春雷起蛰龙欠伸,雾拥云蒸九河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