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杂咏(其四)雨夜闻雁

高虹收宿雨,宾鸟下斜阳。

振羽云犹湿,求声兴转长。

风轻常近影,天迥易成行。

相唤芦中去,伊人水一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夕阳时分,雁群振翅飞翔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雁群的动态美。

首句“高虹收宿雨”,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彩虹高挂,宿雨已收,预示着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天空。次句“宾鸟下斜阳”,则将视角转向了夕阳下的雁群,它们仿佛是傍晚的宾客,缓缓降落于地平线。

接着,“振羽云犹湿”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雁群振翅时羽翼上的水珠未干,与前句的“宿雨”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湿润而宁静的氛围。“求声兴转长”则通过雁群的叫声,表现了它们在寻找同伴时的兴奋与期待。

“风轻常近影,天迥易成行”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雁群在微风中的飞行状态,它们的身影随着风轻轻摇曳,而广阔的天空则让雁群显得更加自由自在,易于形成整齐的队形。

最后,“相唤芦中去,伊人水一方”表达了雁群相互呼唤,共同前往芦苇丛中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雁群与远方的“伊人”(可能指人类)之间的某种联系,或许是在向人类传达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雁群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雁杂咏(其五)月下闻雁

秋光何皛皛,天际来嗈嗈。

不辨镜中影,应迷雪后踪。

芦花深夜语,桂殿五更钟。

知有归期在,家山已万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闻雁杂咏(其六)阁夜闻雁

旷怀观物理,何者最相宜。

高阁月明后,孤灯雁过时。

海风吹不断,天路去多岐。

拟作秋鸿操,知音更有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雁杂咏(其七)舟中闻雁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

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

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闻雁杂咏(其八)城楼闻雁

落叶古城秋,遥声起百忧。

惊禽来绝塞,寒月下南楼。

高不及星汉,卑惟恋荻洲。

玉关人未入,应悔觅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