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德符韵六诗.书怀二首(其一)

秋容未觉成萧飒,脩竹疏桐阴四匝。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

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

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

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以竹、桐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诗人通过“秋容未觉成萧飒”一句,巧妙地表达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并存的特点。接着,“脩竹疏桐阴四匝”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清冷。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先生的到来比作落叶般悄然而至,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人物的高雅与神秘。同时,通过“对床邀月入高谈”描绘了一幅月下长谈的画面,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两句,借用了“是非”与“炎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保持内心纯净的坚持。这里使用了“炎空”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鸥鸟”这一意象,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无知的鸥鸟也能感受到人类的情感,从而引出“天机在眉睫”的感慨,即人生的智慧与真理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最后,“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里的“无何乡”象征着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超越现实束缚的地方。而“一念能回百千劫”则强调了一个人的念头或行动能够改变命运的力量,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深秋的景色,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次德符韵六诗.书怀二首(其二)

木杪秋风鸣飒飒,环步空亭日千匝。

忽迂征辔入衡门,共看霜轮上云叶。

紫烟收尽拟阶升,白露漙空欣手接。

何须清酌浣枯肠,自觉爽气滋双颊。

可怜末路竞牛毛,不悟劳生寄蚊睫。

向非霸处务功成,争得盟时遭智劫。

西山君故有风期,我亦从今理归楫。

形式: 古风

次德符韵六诗.分韵见简

幽人寄岩谷,志士从簪缨。

所尚初不同,出处皆有行。

夫子胡为哉,饮露餐秋英。

和璧以为质,黄钟以为声。

皎皎文史中,久作星斗明。

一见辄心降,端如屈人兵。

天意亦可料,祸患矧已经。

岂其礼乐时,而不收圭珽。

故知阿衡任,便是西山清。

我岂夫子徒,猥辱薮泽并。

驱车远过我,为我开天庭。

凡今落松麈,皆昔所未聆。

念此坐相阻,三十六峰横。

子言不子随,犹得座右铭。

形式: 古风

次德符韵六诗.与德符仲孺述之宿南堂分得客字

从容白露前,转盼一岁隔。

念我方促装,夫君复来客。

疏篁生晚音,霁月澹秋色。

此会岂易谐,未用询长陌。

形式: 古风

次德符韵六诗.南堂分韵得秋字

大火不东驻,高堂文字秋。

青蝇付驱除,白日堪迟留。

鸡痈落新烹,瓜疐收轻浮。

尚有明月在,倘能如故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