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著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剪裁的轻纱零散如酥皮干燥,描绘它的正面和背面都难以把握浓淡。
随着太阳渐渐西沉,从早春到傍晚,寒冷的霜降似乎更怕夜晚的来临。
清澈鲜明的景色只想与邻居僧人共享,却厌恶世俗之人的打量。
回忆起江南昔日的道路,酒旗随风摇曳,仿佛要落在我的马鞍上。

注释

剪绡:剪裁的轻薄丝织物。
酥乾:比喻轻薄如酥的干碎物。
日薄:太阳接近地平线,表示时间已晚。
霜深:深重的霜降,暗示天气寒冷。
澄鲜:清澈鲜明。
邻僧:附近的僧侣。
俗客:指世俗之人。
酒旗:酒店或酒馆的标志。
吟鞍:诗人的马鞍,代指旅途或诗人的行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中小梅的画面,通过对梅花的形态、色泽和环境的刻画,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过往江南生活的怀念。

"剪绡零碎点酥乾",形象地描绘了梅花花瓣如细碎的剪纸,轻盈而干燥,犹如酥皮般质感,展现了梅花的精致与清雅。"向背稀稠画亦难",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疏影横斜的美感,即使是绘画也难以捕捉其韵味。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通过时间的变化,暗示了梅花在春末至秋初的开放过程,以及它在寒冷夜晚的坚韧,流露出诗人对梅花耐寒品质的赞赏。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孤高品格的认同,只有邻居僧人能欣赏其清新脱俗,而世俗之人的喧嚣则让梅花显得更加冷落。

最后,"忆著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诗人借酒旗飘摇的场景,回忆起江南旧时的行程,那时的小梅曾伴他骑行,如今只能在心中回味,增添了淡淡的乡愁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寓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同时融入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咏物诗。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山村冬暮

衡茅林麓下,春色已微茫。

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

樵期多独往,茶事不全忙。

双鹭有时起,横飞过野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山谷寺

才入禅林便懒还,众峰深壑共孱颜。

楼台冷簇云萝外,钟磬晴敲水石间。

茶版手擎童子净,锡枝肩倚老僧闲。

独孤房相碑文在,几认题名拂藓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其二)

青帘有酒不妨赊,素壁无诗未足誇。

所重晚芳犹在日,可关秋色易为花。

深枝苒苒妆溪翠,碎片英英剪海霞。

莫管金钱好行市,寂寥相对是山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