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载西施图歌(其二)

男儿生不军门杀贼子,泪泪江湖空老死。

男儿报国岂必定封侯,美人醇酒复何求。

乾坤浩荡山河悠,渔竿三尺当春流。

波上鸳鸯沙上宿,日日双双任去留。

大夫姓范人姓施,为问行人知不知。

千金到手即挥洒,明日陶朱今子皮。

世间万事谁真假,才道芙蓉又野马。

十年变作吴宫秋,谁是当时浣纱者?

吁嗟乎,君红粉,我白头,湖中有酒湖中游。

仰天大笑出门去,西施即在湖中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画面,通过范蠡携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男儿生不军门杀贼子”,以豪迈之气开篇,表达了对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精神的赞颂。接着“泪泪江湖空老死”一句,转折情感,暗示了即使英勇牺牲,也未必能实现理想,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男儿报国岂必定封侯,美人醇酒复何求”两句,进一步探讨了个人价值与追求的问题,指出报国不一定需要功名利禄,享受生活也不应成为唯一目标,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乾坤浩荡山河悠,渔竿三尺当春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渔翁垂钓于春水之上,象征着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波上鸳鸯沙上宿,日日双双任去留”通过鸳鸯的自由生活,隐喻了爱情与自由的和谐共存,以及生命中不可预知的变数。

“大夫姓范人姓施,为问行人知不知”引出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将历史人物融入诗中,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历史感。

“千金到手即挥洒,明日陶朱今子皮”通过对比范蠡的慷慨与陶朱、子皮的吝啬,强调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世间万事谁真假,才道芙蓉又野马”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感慨,指出真假难辨,世事如梦。

“十年变作吴宫秋,谁是当时浣纱者?”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反思了曾经的人物与事件,引人深思。

最后,“吁嗟乎,君红粉,我白头,湖中有酒湖中游。仰天大笑出门去,西施即在湖中住。”以感叹和幽默收尾,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归宿可能就在平凡之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探讨,通过历史故事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价值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0)

宋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 号:芷湾
  • 籍贯: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 生卒年:1757~1826

相关古诗词

座主初颐园先生视学福建奉别二首(其一)

邹鲁风今到海滨,三年吹暖八闽春。

诸生莫错马融帐,天下能谈郭泰巾。

文选楼高经见月,罗浮秋远旧无尘。

临歧独有低垂处,如许当时第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座主初颐园先生视学福建奉别二首(其二)

落拓深惭国士知,六年席帽此头皮。

春风不厌无花果,夜雨还留失着棋。

路向紫阳寻道脉,天低南斗引旌旗。

马前咫尺家山近,梦逐星轺过岭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六月廿九日女弟洁晬盘

六月正徂暑,庭前耀朱榴。

此时华筵开,女弟一岁周。

晬盘设地席,百玩任纷投。

妇佩宜箴管,女贽重枣修。

提挈透春葱,喃喃笑语稠。

博得堂上欢,靧面桃花浮。

余时方总角,兄长京洛游。

念兹设帨辰,千里隔莱州。

阿姊性亲爱,喜得雁行俦。

名成双博士,阃德著和柔。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步顾晴芬学使臬署赏荷韵

登高望黔山,四面皆丛麓。

安得半亩池,引水通屈曲。

城西有官衙,方塘烟景足。

繁花簇锦红,茂树连云绿。

午日荫高槐,清风响翠竹。

春来柳青青,腰细眉颦蹙。

秋来鞠黄发,垂金兼缀玉。

芙蓉出碧沼,对镜影相续。

疑是浣纱人,临流叠霜縠。

家君有新诗,不厌百回读。

学只爱趋庭,因思成小筑。

匪材愧樗栎,徒仰千寻蓄。

珠玉自琳琅,什袭珍藏椟。

使君句亦奇,胸中罗列宿。

光风霁月中,澄怀想高躅。

那惜洛阳纸,丹铅存手录。

何日入西清,染翰相芬馥。

节序届白藏,天宇淩风肃。

古来词赋客,何事多感触。

且咏双莲诗,静听松风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