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宿圆山庄

夜气冷侵肤,愁怜独客孤。

灯光寒顿缩,人影淡如无。

燐火前林出,鸮声隔涧呼。

复闻窗外雨,凄绝滴檐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在圆山庄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凄凉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寒冷、孤独、寂静以及自然界的细微声响一一展现出来。

首句“夜气冷侵肤”直接点明了环境的寒冷,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风的刺骨。接着,“愁怜独客孤”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独自旅行者的孤独与忧愁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灯光寒顿缩,人影淡如无”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空旷。寒光微弱,人影模糊,似乎连自己都难以辨认,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近乎虚无的意境。这种描写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燐火前林出,鸮声隔涧呼”则引入了自然界的声音与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远处的灯火与山涧传来的猫头鹰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孤寂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壮阔与人类的渺小。

最后,“复闻窗外雨,凄绝滴檐梧”以雨声收尾,将外界的自然现象与内心的孤独情感紧密相连。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既是一种自然的音乐,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更蕴含了深深的哀愁与感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深秋夜晚孤独而凄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冲寒过杨梅村遇雨

薄暮过荒村,茅檐护竹垣。

人寒如鹭立,犬健作熊蹲。

老树风前舞,浓云岭上屯。

滑泥行不得,听雨倍消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答徐碧岩令弟荐秋茂才(其一)

胸中万轴富邱坟,年少翩翩白练裙。

笑我头衔称太守,却无高榻愧留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答徐碧岩令弟荐秋茂才(其二)

珊瑚笔架旧家声,人自温醇学自精。

宝翰沸漓承辱赠,还将木李报投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七七苦雨行

大造茫茫杳无际,水国春阴真成例。

今春气煖日光辉,天宇晶明覆海圻。

忽然一夜惊霹雳,惊蛰未到人悚惕。

俗传四十九日乌,此语翁媪验历历。

漫天匝地苦淋漓,其状若何一数之。

微如丝缕骤强弩,大过倾盆小漏卮。

日比卵黄壳遮隔,尾肖鳞甲片参差。

陌上百花皆落魄,堤前万柳尽颦眉。

不履著久前后折,油伞淋多骨肉离。

处处茅檐青笠盖,家家苔壁绿蓑披。

风似剪刀利何用,云如堆墨笨难移。

吾淡由来多阴雨,困人无过今春苦。

除却深居简出入,觅食细民畏若虎。

岂系娲皇炼未精,石塌天河注下倾。

估客货湿愁贸易,农夫种烂废〔耘〕耕。

有时搔首仰问天,天何言哉惟默默。

回思旱魃□为灾,穿墟伐冢搜之急。

即今甚雨正需之,千金燕市求不得。

转辗咨嗟叹奈何,世间真个苦人多。

夜来愁□滴欲碎,挑灯作此当悲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