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情.残红

夜来风急。定胭脂损了,旧时颜色。

瘦燕有情,宛转衔来傍瑶席。

多少颓垣废井,但斜日、凄烟凝碧。

便几点、拂上帘丝,波动罥无力。愁寂。露阶立。

恁梦断玉钩,粉痕犹湿。

画楼天接,芳树沉沉上阳夕。

搀入三分尘絮,漂不到、江南消息。

问隔院、深翠里,甚人觅得。

形式: 词牌: 暗香

鉴赏

这首《红情·残红》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残花凋零的凄美画面。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变迁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首句“夜来风急”点明了时间背景,夜晚的风急促而猛烈,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雨。接下来,“定胭脂损了,旧时颜色”,以胭脂比喻花朵的颜色,暗示花朵在风雨中失去了原有的鲜艳,变得黯淡无光。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瘦燕有情,宛转衔来傍瑶席”一句,通过瘦弱的燕子衔来食物喂养幼雏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母爱的伟大。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燕子的行动显得更加凄凉,因为它们所依赖的美好环境正在逐渐消失。

“多少颓垣废井,但斜日、凄烟凝碧”描绘了城市中的破败景象,夕阳下,荒废的墙壁和废弃的水井映照出一片苍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社会变迁的一种隐喻,暗示着繁华背后的衰败与失落。

“便几点、拂上帘丝,波动罥无力”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几滴雨水轻轻拂过窗帘,无力地在帘丝上留下痕迹,仿佛是自然界对人类世界的无声抗议。这一细节处理,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愁寂。露阶立。恁梦断玉钩,粉痕犹湿。”诗人独自站立于露湿的台阶上,心中充满了愁绪。梦已破碎,如同被玉钩悬挂的残缺,粉痕犹湿,象征着曾经的美好记忆。这一段文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画楼天接,芳树沉沉上阳夕”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美景,虽然美丽,却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画楼与芳树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搀入三分尘絮,漂不到、江南消息。”尘絮的加入,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使得原本纯净的世界变得复杂。而“漂不到江南消息”,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问隔院、深翠里,甚人觅得。”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寻找某种答案或寄托。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内心深处那份渴望的理解。

综上所述,《红情·残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晚秋时节残花凋零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对自然与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绿意/疏影.新绿

阑干六六。有鹧鸪宛转,吟到愁曲。

褪尽缃桃,春隔黄昏,苔花飐上屏烛。

芭蕉未听西窗雨,早满榻,凉阴如沐。

问柳娘、晓理鸾梳,鬓底几丝烟续。

须莫红心怨瘦,素馨冢上路,埋了钗玉。

水草江蘋,夕色冥冥,渐与鸳鸯深宿。

天涯落日蹄痕满,更盼断、倚楼人独。

记昨宵、飞梦榆关,尚黯一沙寒绿。

形式: 词牌: 疏影

洞仙歌.书桐花女士扇

锦篝斜倚,恰丁香烟袅。帘水屏山翠萦绕。

靥涡春上晕,回烛凝看,难画处,带醉含颦都好。

玉筝凄怨语,梦断江南,桃叶杨枝几人老。

新曲为郎翻,妾是桐花,郎还作、桐花凤小。

正院寂、门闲月微黄,问两点秋心,那边先到。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贺新凉/贺新郎.月夜渡莲花洋

恁唱公无渡。驶危帆、苍茫东折,截开腥雾。

十六门回天忽转,皛皛蕊渊月吐。

看峰影、金翔翠翥。

云气西南垂似线,敢乡关、此夕还风雨。

箫响遏,睡龙舞。浩然散发船唇卧。

玉河低、星如银烂,石牛上溯。

轻到浮身蓬叶寄,尘梦那堪回咀。

问梅福、梁鸿何处。

且佩绿符骑鲸鳄,溯兰涛、北抵阆洲去。

莲万柄,拂仙露。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忆少年

疏疏帘子,层层花气,低低弦语。

香风一丝动,系愁心不住。

莫慢苦吟金缕调,黯灯屏、湘云和雨。

春阴软无力,荡蝶魂来去。

形式: 词牌: 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