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酒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此句点出了两位朋友在诗歌和文学上的才能,李长吉是唐代著名诗人,而扬子云则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通过这样的提及,苏轼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也展示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端能望此府,坐啸获两君。”这里的“此府”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两君”则是指李长吉和扬子云。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尊敬和喜悦之情。
“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这是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句。“逝将江湖去”表明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心态,而“浮我五石樽”则是说诗人自己带着酒具到处游历。这里的“五石樽”是一种量词,指的是一定数量的酒具。
“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诗人在朋友面前流露出对这份情谊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淡然态度。
“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这里可能是在说有人建议不要再写诗,而应该关注家中的琐事,如孩子们学习编织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生活中的平常与不易。
“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朱弦”指的是用红色丝线系着的琴弦,而“三叹”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音乐或曲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
“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两欧阳”可能是指欧阳修兄弟,而“伐薪照黄昏”则是在描述一种田园生活的情景。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去找他们,共同体验这种宁静的自然之美。
“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这里的“甘井”指的是一口甜水的井,而“汲多终不浑”则表达了一种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激,即使取用很多,这个井的水也不会变浑。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对酒的喜爱、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平常与美好的体验,展现了苏轼超脱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