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其四)

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当年绿发新。

故国依然乔木在,典刑复见老成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路边的老树下白发人定然泪湿衣襟,就像当年他们满头青丝般新鲜。
故乡的古老树木依旧挺立,再次见到的却是年迈的长者们。

注释

道傍:道路旁边。
垂白:形容头发花白。
定沾巾:必定泪湿衣巾。
当年:过去的时间。
绿发:指年轻的黑发。
故国:故乡。
乔木:高大的树木,常用来象征古老的国家或文化。
典刑:法度,这里指代国家的风气或传统。
老成人:年长而有德行的人。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之四。苏轼以其雄浑的文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这里通过“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当年绿发新”两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先,“道傍垂白定沾巾”,这里的“道傍”指的是道路旁边,而“垂白”则是指路边白色的花,可能是指柳絮或其他类似物象。诗人以此形容告别时的情景,朋友在离去之际仍旧不舍昔日之情,如同那垂下的白色花朵般,触动人心。

“正似当年绿发新”,这里的“绿发”是青春时代的比喻,而“当年”指的是过去。诗中将现在和过去相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更迭之感。作者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时光易逝,友情难得的情怀。

接着,“故国依然乔木在”,“故国”指的是旧日所居之地,而“乔木”则形容树木的挺拔和茂密。在这里,诗人通过故乡依旧的景象,传达了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之情。即便时光流转,但故土的风物依然如故,这份不变更显出作者心中的眷恋。

最后,“典刑复见老成人”,“典刑”通常指的是官职或职务,而“老成人”则是对人格高尚者的尊称。这里诗人提到朋友重逢,可能是在祝愿对方能够再次得到官职,并且继续保持其品德。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怀旧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苏轼以此表达了人生变迁中的不舍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送别诗篇。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泛颍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馀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六观堂老人草书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次韵刘景文见寄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赠朱逊之,并引

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从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姓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

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

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敢评。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