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鄂州

田家禾黍方登场,枯桑索索天雨霜。

黄花篱落尚可醉,今我不乐思武昌。

武昌使君半年别,前日书来慰愁绝。

相思为我作西亭,徙倚阑干只明月。

大材开府何优游,政声日随江水流。

赐金增秩未为宠,咫尺丹诏催归辀。

灯前春雨同挥翰,南风吹船著淮岸。

云间过雁唤愁生,短褐饭牛歌夜半。

形式: 古风

翻译

农夫们刚收割完谷物,枯桑树在寒霜中瑟瑟作响。
即使黄菊凋零的篱笆旁还能让人陶醉,如今我却无心欢笑,思念起武昌。
武昌的长官已分别半年,他日前的信件安慰了我极度的忧愁。
他为我建造西亭,我在栏杆边徘徊,只有明月相伴。
大才之人治理地方显得悠闲自在,他的政绩如同江水般日日流淌。
得到赏赐和晋升并非真正的荣耀,近在咫尺的圣旨催促我回归。
灯下春雨中我们一同挥毫泼墨,南风把船吹向淮河岸边。
天上的雁鸣唤起我的愁绪,夜晚我在粗布衣裳下喂牛,独自歌唱。

注释

登场:指农作物收割完毕。
索索:形容声音颤抖或物体摇曳。
醉:形容心情愉快。
武昌: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慰愁绝:安慰极度的忧愁。
西亭:亭子,此处指建筑。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丹诏:皇帝的红色诏书,表示重要命令。
挥翰:挥毫书写。
淮岸:淮河岸边。
唤愁生:唤起愁绪。
短褐:简陋的粗布衣服。
饭牛:喂牛,古代农耕文化中的日常活动。

鉴赏

这首宋诗《寄赵鄂州》是章甫所作,描绘了秋天田间的丰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流转。首句“田家禾黍方登场”,写出了农人收获庄稼的场景,金黄的谷物象征着丰年。接着,“枯桑索索天雨霜”渲染了秋意渐浓,天气转凉的氛围。

诗人感叹“黄花篱落尚可醉”,借菊花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暂时的欢愉。然而,“今我不乐思武昌”流露出对远方朋友赵鄂州的思念,以及自身的不得志。“武昌使君半年别”点明了与友人的离别时间,而“前日书来慰愁绝”则表达了收到书信时的些许安慰。

“相思为我作西亭,徙倚阑干只明月”通过想象赵鄂州为他建造西亭和共赏明月,寄托了深厚的友情。接下来,诗人赞美赵鄂州“大材开府何优游”,称赞他的才能和治理地方的悠闲态度,同时也暗含对其政绩的肯定。

“政声日随江水流”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声誉流传,然而“赐金增秩未为宠,咫尺丹诏催归辀”则透露出赵鄂州即将被召回朝廷,这让诗人感到一丝失落。最后两句“灯前春雨同挥翰,南风吹船著淮岸”,描绘了两人在雨中对坐书信的情景,以及赵鄂州离去后诗人独自的夜晚,听到雁鸣唤起愁绪,只能以“短褐饭牛歌夜半”来排遣寂寞。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仕途变迁的感慨,展现了宋诗细腻入微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淮东总领许叔庸

太平寺里留诗别,江北江南几秋月。

那知未著侍臣冠,坐总军储持使节。

平生一饭不忘君,蟠胸万卷皆经纶。

闻说别来头更白,忧国祇今能几人。

忆昨同倾京口酒,笑我凋零已蒲柳。

晓驱黄犊破荒烟,留眼看公印如斗。

短篇自昔蒙品题,老矣无复能新奇。

乐府流传妙天下,小胥钞寄定何时。

形式: 古风

寄题极星亭

杜陵白首尚书郎,三见瀼西春草长。

忽思苍梧叫虞舜,翩然短棹下瞿塘。

晚泊江亭生暝色,野服出船乌帽侧。

南极一星落江湖,战尘蔽天兵未息。

闾阎恶少印累累,不梦周孔嗟吾衰。

机心去尽鱼鸟狎,在处诗篇神护持。

四百年间一弹指,当时松竹今馀几。

南望冰魂不可招,波翻落日愁云起。

形式: 古风

寄题郭侯至喜堂

岷江西来会众水,峡束奔湍吁可畏。

长年三老更相贺,舟到夷陵若平地。

宁知市朝车马尘,仕路风波尤畏人。

急流往往捷有神,滟滪瞿唐何足云。

祇今四海滔滔是,未省几人知此理。

君侯不与世沉浮,家有新堂名至喜。

武昌重镇居上游,云屯禁旅皆貔貅。

君侯智略谁与俦,天子久宽西顾忧。

令严将士无骄色,玉帐昼閒人语寂。

中斋一榻净无尘,自炷炉香读周易。

有时领客尊酒同,雅歌投壶双颊红。

门前官柳摇春风,想应目送天边鸿。

狐兔中原须尽扫,功成身退天之道。

角巾归路飏轻舟,童仆欢迎人未老。

形式: 古风

惜花

前朝西风不肯住,红雨毵毵落深树。

昨日东风更放颠,香雪纷纷飘满园。

四时催人头发白,薄相春风亦欺客。

渐觉繁枝过眼空,历历黄花乱疏麦。

野店沽酒酸如齑,先生不饮春将归。

屋头向晚雨声急,自炷炉香坐盘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