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次韵答王祖年”为题,由明代诗人云峰住公创作。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王祖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南山得话岁寒期”,以南山象征友谊的长久和坚贞,岁寒则寓意在严冬时节仍能保持友情的温暖,暗示了诗人与王祖年之间的深厚情谊不受时间的侵蚀。接下来的“道合宁论会面迟”表达了即使相聚的时间晚些,但因志趣相投,这份友谊依然珍贵。
“元亮休官能入社,少陵问法悟观诗”两句,借用了陶渊明(字元亮)和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杜甫曾向僧人请教佛法并领悟诗歌的真谛,这两句诗通过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艺术境界的追求。
“茶烹石鼎新敲火,衣挂云松旧偃枝”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在石鼎上烹煮新茶,衣物挂在云松下,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又充满了自然与和谐之美。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简单生活态度的推崇。
最后,“自是一闲天所放,日高尚闭竹间扉”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享受这种闲适的生活,是上天的恩赐。即使在忙碌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心灵的宁静,闭门于竹林之间,享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隐逸生活、自然美景和内心宁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