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玉兰》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玉兰花在玄圃琪林中的生长情景,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句“玄圃琪林几树长”,以玄圃琪林为背景,点出玉兰生长的环境,暗示其珍贵与不凡。接着,“蓝田移种下三湘”一句,通过蓝田的玉兰花移植到三湘之地,进一步强调了玉兰的稀有与价值。
“露团高掌楼台上,月抱冰壶沆瀣傍”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玉兰花在晨露与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仿佛是高楼上的一团露珠,又像是被月光拥抱的冰壶,形象地展现了玉兰花的晶莹剔透与清雅脱俗。
“陈氏后庭争艳冶,谢家子弟有辉光”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将玉兰花与古代文人雅士相联系,暗示了玉兰花不仅美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最后,“瑛瑶满眼堪谁赠,结桂辛夷思渺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玉兰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将这份美好赠予他人,或是表达对玉兰花未来的深深忧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玉兰》诗通过对玉兰花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文化传承、个人情感以及未来展望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