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朱槿》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朱槿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与独特魅力。
首句“浅白深红映水涯”,以“浅白”与“深红”对比,生动展现了朱槿花色彩的丰富与层次感,同时“映水涯”三字巧妙地将花朵置于水边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西风开遍野人家”,通过“西风”这一自然元素,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朱槿花在广阔的田野上自由绽放的情景,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和广泛的分布。
接着,“娇姿艳艳迎朝旭,坠蕊翩翩带晚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朱槿花在不同时间下的美丽景象。早晨,花朵迎着朝阳绽放,展现出娇嫩艳丽的姿态;傍晚,花瓣随风飘落,如同翩翩起舞,与晚霞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自愧柔条寄篱落,宁知丽色委泥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朱槿花命运的感慨。诗人以“自愧”和“宁知”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惋惜之情,认为如此美丽的花朵却只能寄生于篱笆角落,甚至可能被泥土掩埋,未能得到应有的欣赏与尊重。
最后,“山中习静看来久,谁羡同车北舜华。”这两句则以山中静观朱槿花长久生长为背景,引出了对朱槿花品质的赞美。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无人问津的山林之中,朱槿花也能保持其高洁的品质,不羡慕那些与权贵同车的花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朱槿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