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

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

有臣曰种蠡,实与同难艰。

终酬会稽耻,列国不敢干。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

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

属镂一朝至,身与名俱残。

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

自古身不退,多为世所叹。

形式: 古风

翻译

越王牢记着对吴国的战争劳役,日夜都感到心神不宁。
有个大臣叫文种和范蠡,他们共同经历了艰难困苦。
最终洗雪了会稽的耻辱,各国都不敢再侵犯。
智者能预见未来征兆,而愚人只能盲目跟随。
范蠡毅然离开,乘一叶扁舟在五湖漂泊。
他的清名如皓月照亮四海,秋月高悬云端。
文种却始终未能领悟,处事泰然自若。
一旦属镂兵临城下,他和名声都遭受毁灭。
兔子被捕猎狗悲哀,猎尽鸟儿良弓空置。
自古以来,不主动退隐的人,常常被世人感叹。

注释

役:劳役。
寝兴:日夜。
种蠡:文种和范蠡。
会稽耻:会稽之败的耻辱。
干:侵犯。
未兆:未来的征兆。
拂衣去:毅然离去。
四海:天下。
属镂:越王的宝剑。
兔走:兔子被捕。
鸟尽:鸟被捕尽。
身不退:不主动退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越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越王勾践复仇雪耻的故事。首句“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表达了越王对吴国战争失利的深深忧虑和悔恨。接下来,诗人提到忠臣文种和范蠡,他们共同经历了艰难困苦,最终帮助越王洗雪了会稽之耻,使得列国不敢再侵犯。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暗示了智者如范蠡能洞察先机,而文种则未能及时领悟形势变化。范蠡选择离开,泛舟江湖,象征着他的淡泊名利和深思远虑。“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描绘出范蠡隐居的宁静与高尚,与文种的结局形成对比。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批评文种未能像范蠡那样预见未来的危机,当属镂兵临头时,他失去了自我保全的机会。最后两句“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世事变迁,英雄末路的哀叹。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人们要懂得进退之道,以免身败名裂。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酬曾逢原参寥上人见寄山阳作

倦客当老秋,于忽少佳意。

孰云尘滓地,刘阮肯俱至。

一披清骨毛,再见失身世。

有如执盛热,傃月濯凉吹。

又如观巨梓,却觇萧苇细。

十辰同遨游,不觉日车逝。

嗟予逃空虚,终日面林翳。

闻人足音喜,况乃道所契。

方念衣袖分,明月忽我畀。

眷言何以酬,白发同所诣。

形式: 古风

雷阳书事(其二)

一笛一腰鼓,鸣声甚悲凉。

借问此何为,居人朝送殇。

出郭披莽苍,磨刀向猪羊。

何须作佳事,鬼去百无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雷阳书事(其一)

骆越风俗殊,有疾皆勿药。

束带趋祀房,用史巫纷若。

弦歌荐茧栗,奴士洽觞酌。

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漫郎

元公机鉴天所高,中兴诸彦非其曹。

自呼漫郎示真率,日与聱叟为嬉遨。

是时胡星殒未久,关辅扰扰犹弓刀。

百里不闻易五羖,三士空传杀二桃。

心知不得载行事,俛首刻意追风骚。

字偕华星章对月,漏泄元气烦挥毫。

猗玕春深茂花竹,九疑日暮吟哀猱。

红颜白骨付清醥,一官于我真鸿毛。

乃知达人妙如水,浊清显晦惟所遭。

无时有禄亦可隐,何必龛岩远遁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