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十五)》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境遇。前两句“众人恣欢谑,志士恒苦忧”对比鲜明,前者描述了普通人的欢乐嬉戏,后者则刻画了有志之士常怀深重忧虑。接着,“所忧非一端,不为衣食谋”揭示了志士忧虑的并非日常生活所需,而是更深远的社会问题。
诗人以“吴忠裹鸳革,楚直沉湘流”为例,比喻那些忠诚正直的人因为坚持原则而遭遇困境,如同吴国忠臣被误解,或如楚国直臣被贬谪。这里的“区区”表达了对这些人的轻视,然而他们的心性和忠诚并未因此改变,反而可能因此结下怨仇。
最后两句“长城乃自坏,千载将谁尤”寓意深刻,长城象征着国家的稳固,但若内部出现问题,即使坚固的长城也可能崩溃。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道德沦丧、忠诚不再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于未来责任归属的追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揭示了社会的两面性,以及对正义人士命运的同情与担忧,具有强烈的讽刺和警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