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其二)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暮春清新之际,最令人愉悦的是修禊活动。
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心境悠然自得。
昔日辅政的杰出人物,文采斐然的贤能官员,他们愿意来到郊野。
向着青翠山峦深处,探寻花木,随风飘扬的旌旗中带着美好的气息。
孤独的隐士居住在这里,借用僧人的园林,云雾缭绕,水波荡漾。
他们种植花草,开辟小径,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也不禁感到自豪。
美好的时光和景色,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们,想要留住这欢乐时光却无计可施。
面对凋零的红花和新生的绿叶,我们开怀畅谈,只愿一同沉醉其中。

注释

莫春:暮春。
淑:美好。
修禊:古代春季的一种祭礼,以除不祥。
兰亭序饮:兰亭集会,饮酒作诗。
萧然:闲适的样子。
坰:郊野。
旌旆:旗帜。
幽人:隐士。
僧园:僧人的园林。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良辰:美好的时刻。
残红嫩绿:凋零的花朵和新生的绿叶。
开怀:心情舒畅。
同醉:一起畅饮,沉浸于欢乐之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宴之乐的诗篇。诗人以清新淑气的春初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珍惜。"赏心最乐惟修禊"一句,修禊即是古代春季的一种祭礼,也指饮宴之事,诗人以此强调这种愉悦的心情。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三句,则具体描绘了宴席的情景。兰亭是聚会的地点,而序饮、泛觞流咏则展示了一场文人雅集的温馨与和谐。这里的“萧然”一词,用以形容春风中花香草绿之声,既写出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适意的感觉。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三句,是对友人的赞誉。旧弼宗英可能指的是某位有学问、德行的人物,而“文章贤牧”则形容其文采斐然,有如牧羊之稳健。这几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尊重和敬仰。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四句,转而描绘了一场寻访春色的行程。碧山深处,是自然之美的象征,而“寻花问柳”则是对春天中万物复苏的探究和期待。“有佳气”指的是春日里清新的空气,“随旌旆”则形容这份佳气伴随着诗人的行迹。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寻觅中偶遇一处僧院,并以此为暂时的栖身之所。这里的“寥落”形容了孤独和清高,而“幽人”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接着的"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三句,是诗人在僧园中的活动。这里表现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陶醉和敬畏。"渊明"是对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尊称,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最后的"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三句,则表达了对于这份美好时光不愿离去的情感。诗人在美景中享受到了岁月带来的成熟和从容,而“欲留何计”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春日游宴的喜悦,以及对于朋友、自然和生命美好的感悟。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二)光武战昆阳

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馀分据。

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

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

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

豁达刘郎大度。对勍敌、安恬无惧。

提兵夹击,声喧天壤,雷风借助。

虎豹哀嗥,戈鋋委地,一时休去。

早复收旧物,扫清氛祲,作中兴主。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一)

笑不知天命,明珠玉斗,漫撞令碎。

形式: 押[队]韵

水龙吟(其一)次韵任世初送林商叟海道还闽中

际天云海无涯,径从一叶舟中渡。

天容海色,浪平风稳,何尝有飓。

鳞甲千山,笙镛群籁,了无遮护。

笑读君佳阕,追寻往事,须信道、忘来去。

闻说钓鲸公子,为才名、鹗书交举。

高怀澹泊,柏台兰省,留连莫住。

万里闽山,不从海道,寄声何处。

怅七年契阔,无因握手,与开怀语。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

花径不曾扫,蓬户为君开。

元戎小队,清晓佳客与同来。

我为衰迟多病,且恁浇花艺药,随分葺池台。

多谢故人意,迂访白云隈。暮春月,修禊事,会兰斋。

一觞一咏,何愧当日畅幽怀。

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

勿复叹陈迹,且为醉金杯。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