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钓玉纤纤。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在高处入梦,秋意摇动心绪,寒冷的香气吹散在空旷的岩石上。
落叶凋零,想要写下秋天的信息却难以封存。
重阳节正值夕阳西下,趁着西风,不吹过云尖发出声音。
在黄昏时分,欣赏着残余的山色和碧绿的水面,如同打开了一幅画卷。
暗自回想长安的往昔,年轻时饮酒悼念杜甫,邀请菊花陪伴隐士。
如今身在江湖,心却随着南飞的大雁飞翔。
那顶乌纱帽还需谁来整理,映照在风中的树林,钓鱼者的手纤细如玉。
夜漏声响起,满天星斗映入屋檐下的画影之中。

注释

凭高:站在高处。
摇落:使落下。
寒香:冷冽的香气。
坠叶:飘落的树叶。
秋讯:秋天的消息。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残照:夕阳余晖。
西风:秋风。
乌纱:古代官员的帽子。
钓玉:形容钓鱼动作轻盈。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
星河:银河。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女词人吴文英的《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之韵。这是一首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孤寂感受的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情感。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心中萌生出往日的情思,感受到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随着风,散发出一阵阵清冷的香气。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秋天落叶的景象,以及对过往的追问和怀念,却又无从表达,只能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重阳节(双九节)时分,余晖渐短,而诗人却要乘着西风,向那空阔的云端探寻些什么,或许是心中的梦境,也或许是对自由的渴望。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在黄昏时分,诗人驻足观赏着断续的青翠山色,和那尚未干涸的潺潺溪流,似乎在寻觅一份宁静。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回忆起年轻时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日子,那些欢聚的场面和对酒的渴望,如今只剩下把玩着菊花,寻找一份内心的平静。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诗人在感叹自己年华老去,而内心却随着大雁向南方的天空远飞,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心境。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钓玉纤纤。" 诗人提及乌纱(古代妇女发饰),似乎在询问谁能再次整理那已经散乱的发髻,而映照在风中的林间,则是如同精巧的玉器一般细腻。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诗末以夜深人静之时,听着漏刻的声音,那漫天的繁星仿佛也随着声音流淌而下,进入了诗人的梦境之中,亦如同画家笔下的意境。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收录诗词(342)

吴文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字:君特
  • 号:梦窗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约1200~1260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其七)赠藕花洲尼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

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

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

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

赪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

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

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其五)宏庵宴席,客有持桐子侑俎者,自云其姬亲剥之

寒筲惊坠,香豆初收,银床一夜霜深。

乱泻明珠,金盘来荐清斟。

绿窗细剥檀皱,料水晶、微损春簪。

风韵处,惹手香酥润,樱口脂侵。

重省追凉前事,正风吟莎井,月碎苔阴。

颗颗相思,无情漫搅秋心。

银台剪花杯散,梦阿娇、金屋沈沈。

甚时见,露十香、钗燕坠金。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其二)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

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

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

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敧翘委佩,恨玉奴销瘦,飞趁轻鸿。

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

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其八)寿魏方泉

莺围橙径,鲈跃莼波,重来雨过中秋。

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

宿舂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

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

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

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

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