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翻译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注释

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晋书》记载当时的儿歌嘲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浪婆:波浪之神。
欹,通欹,倾斜。
底,什么。
歌底曲,唱啥子歌曲。
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
是日作者与陈襄同游。
陈襄字述古,在当时也是有名的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苏轼在观赏潮水时的情景。"碧山影里小红旗",画面生动,写出了江边山色与飘动的小红旗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清新活泼的氛围。"侬是江南蹋浪儿",诗人自称为江南的弄潮儿,流露出对江海生活的热爱和豪迈之情。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通过模仿山简(晋代名士)的醉态和吟唱渔家歌曲,诗人展现了轻松愉快的聚会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敧",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动态景象,帆船归航,夕阳未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增添了宁静而壮观的意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在酒宴上为这场壮丽的潮水景象献上一曲的愿望,"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他不仅想以歌表达对潮水的赞美,也借机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显示出其作为文人墨客的雅兴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瑞鹧鸪·观潮》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苏轼在观赏潮水时的豪放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菩萨蛮.歌妓

绣帘高捲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悽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

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蝶恋花.代人赠别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祇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