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偶书二首(其一)

碧缕横斜试水沉,红腮甘冷嚼来禽。

含风广殿闻棋响,转日回廊暗柳阴。

强撚冰纨馀睡色,倦凭棐几适閒心。

攀翻涴衲黄尘事,过眼云踪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的一幅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景致与心境。

首句“碧缕横斜试水沉”,以“碧缕”形容夏日的绿意盎然,水沉则象征着清凉与静谧,整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红腮甘冷嚼来禽”,通过“红腮”和“甘冷”描绘了水果的诱人色泽与口感,来禽(即枇杷)的甜美与夏日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含风广殿闻棋响,转日回廊暗柳阴”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广殿中微风吹拂,棋子落下的声音清脆悦耳;回廊曲折,阳光透过柳叶洒下斑驳光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雅致的环境。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强撚冰纨馀睡色,倦凭棐几适閒心”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冰纨(丝织品)上的余睡色,或许象征着诗人暂时的放松与休息;倦凭棐几(木制桌子),则透露出一种慵懒而又自在的心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最后,“攀翻涴衲黄尘事,过眼云踪不可寻”以“黄尘事”比喻世俗琐碎,与前文的清雅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寻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午后的一系列生活场景和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夏日偶书二首(其二)

偏地知谁柳际门,消闲自扫竹西轩。

井花晓汲闻馀滴,篆烧风摧觅旧痕。

梦境消磨惊岁月,道乡彷佛见藩垣。

宝书半摺山房寂,卧听娇莺说怨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邹必东竹枕

黑甜谁欲当閒味,此枕令人稳称心。

风骨子猷居处竹,典刑元亮醉时琴。

宜笼雾鬓清圆语,听学朱弦发越音。

不用制囊裁古锦,春寒长搭闹花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竹炉

博山沉水觉尘埃,旋斫凌云绿玉材。

自拭锦绷含泪粉,要焚银叶返魂梅。

意消未掩黄庭卷,火冷空馀白雪灰。

应把熏衣闭深阁,流苏想见画屏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

夏窗午睡谁呼觉,院静惟闻绕砌泉。

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像尚依然。

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令膝处穿。

塔在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