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

夏窗午睡谁呼觉,院静惟闻绕砌泉。

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像尚依然。

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令膝处穿。

塔在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的一场梦境,以及梦中与云庵和尚的交流。首句“夏窗午睡谁呼觉”,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慵懒,仿佛连窗外的蝉鸣都已沉寂,只有诗人独自沉浸在梦乡之中。接着,“院静惟闻绕砌泉”一句,通过听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泉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像尚依然”两句,将读者带入了梦境的深处,梦中的对话和墙上和尚的画像,都成为了连接现实与梦境的纽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神秘感。

“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令膝处穿”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和尚教导的深刻记忆,仿佛那些教诲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内心,以至于在梦中都能清晰地回忆起来。

最后,“塔在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塼”两句,既是对和尚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诗人想象着和尚所在的佛塔,虽然自己的视力已经衰退,但仍希望能有机会再次见到和尚,共同清扫那象征着衰败的塼石,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重生。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午睡、梦境、和尚教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智慧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云庵塔有双桐作此寄因侄

十年不扫先师塔,闻有双桐护石根。

多宝佛应分半座,主林神对现前身。

诗成坐对南州祖,写寄山中玉涧因。

他日就阴当缚屋,岁时香火愿为邻。

形式: 七言律诗

中秋对月

好天凉夕病衰馀,散步中庭瘦策扶。

禅客相逢宿山寺,玉轮同看上云衢。

十分归思悬江国,一半秋光入鬓须。

草露湿衣香雾重,更将毛骨洗冰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至上高谒李先甲会渊才德修

先甲志大性重迟,是中可筑平生基。

心期功名定不赦,未识所与游从谁。

渊才人间汗血骥,德修天上麒麟儿。

知君怀中有卿相,探手但未忙取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睿廓然送僧还东吴

征夫应为指柴扉,湖水当门可濯衣。

飞鸟已知今日倦,旧邻那悟昔人非。

山情已作燖鸡净,世味真如嚼蜡微。

遥想夜航无管束,棹歌应载月明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