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

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

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傍晚时分,山堂景色宁静,稀疏的篱笆上,寒雀在冷风中飞舞,烟雾缭绕在高大的树梢。
小雪花轻盈地飘落,仿佛在翩翩起舞,故意穿过窗帘进入室内。
清扫地面,点燃香火,家人围坐欢笑,全然不知窗外风絮纷飞。
砚台上的冰凌开始融化,谁又能最先写出优美的诗句。
即使梦中无法抵达繁华的长安,我的心依旧安定,只想回归田园生活。
试着问问雪溪是否安好,那十里淇园的美好之地。
修长的竹林旁边,寒冷的梅花树下,我们计划全家安居于此。
新月挂在柴门前,小桥上谁人清扫回家的路。

注释

山堂:厅堂建在山上。
疏篱:稀疏的篱笆。
寒雀:寒冷天气中的麻雀。
解舞:像跳舞一样轻盈地飘落。
团栾:家庭聚会,团聚。
冰凘:冰块开始融化。
佳句:优美的诗句。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繁华之地。
归耕:回归田园,从事农耕。
淇园:美好的园林。
修竹:高直的竹子。
准拟:打算,计划。
柴门:简陋的木门。
归路:回家的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的宁静画面。"山堂晚色",夕阳映照在山间的厅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稀疏的篱笆上栖息着寒冷中的麻雀,炊烟袅袅上升,笼罩在高大的树木间,增添了冬日的萧瑟。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诗人以巧妙的比喻描绘雪花飘落的情景,仿佛它们懂得舞蹈,有意穿过窗帘进入室内。接着,家人围坐一起,扫地烧香,共享天伦之乐,全然不知外面风雪纷飞,只沉浸在温暖的家庭气氛中。

"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砚台上的冰雪暗示了室外严寒,但诗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寻觅创作灵感,期待谁能写出佳句。然而,他的心境已转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他不再追求官场功名,而是选择回归平静的农耕生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诗人关心家中溪流是否安然,淇园(可能指自家的园林)是否依旧美好。他计划全家定居在修竹林边、寒梅树下,过着简朴而惬意的生活。最后,"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以月夜的小桥和清扫归路的画面收尾,展现出他对未来宁静生活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都市繁华到田园宁静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与家庭生活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57)

王庭筠(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 字:子端
  • 号:黄华山主
  • 籍贯:黄华老
  • 生卒年:1151~1202

相关古诗词

乌夜啼

淡烟疏雨新秋。不禁愁。记得青帘江上、酒家楼。

人不住。花无语。水空流。只有一双樯燕、肯相留。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凤栖梧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栏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水调歌头

秋风秃林叶,却与鬓生华。

十年长短亭里,落日冷边笳。

飞雁白云千里,况是登山临水,无赖客思家。

独鹤归何晚,已后满林鸦。望蓬山,云海阔,浩无涯。

安期玉舄何处,袖有枣如瓜。

一笑那知许事,且看尊前故态,耳热眼生花。

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楂。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

诉衷情

夜凉清露滴梧桐。庭树又西风。

薰笼旧香犹在,晓帐煖芙蓉。云淡薄,月朦胧。

小帘栊。江湖残梦,半在南楼,画角声中。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