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阙干雪中韵(其二)

青女欺寒未肯霜,先将银铄散祥光。

芙蓉晓院不禁老,薝卜满林惟欠香。

冷入宝环销翠羽,声随石鼎煮羊肠。

兔园赋罢谁能继,留得诗人祝岁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和阙干雪中韵(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同时也融入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怀念。

“青女欺寒未肯霜,先将银铄散祥光。” 这两句写的是大自然还在抵抗严寒,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春意的到来。这里的“青女”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它们似乎在对抗着即将到来的霜冻,而“银铄散祥光”则预示了未来美好景色的曙光。

“芙蓉晓院不禁老,薝卜满林惟欠香。”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的花朵虽然已经开放,但它们似乎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诗人提到“芙蓉”和“薝卜”,但却说它们“不禁老”、“惟欠香”,表现了对完美春色的期待。

“冷入宝环销翠羽,声随石鼎煮羊肠。” 这两句描写的是严寒天气中物体的变化以及烹饪食物的情景。诗人通过“冷入宝环”和“声随石鼎”的描述,传达了冬日的冰凉感,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兔园赋罢谁能继,留得诗人祝岁穰。”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完成了一次诗歌创作后的自信和期望。兔园即指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曾居住的地方,这里借用来表达诗人的文学理想。在“赋罢”之后,诗人自问谁能继承这样的文学传统,而最后的“留得诗人祝岁穰”,则表明尽管时代更迭,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成为对未来世代的一种美好祝愿。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文化传承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和阙干雪中韵(其一)

夜来白凤下天潢,幻得人间玉样光。

万里园林变春景,几家篱落失秋香。

黄紬歌枕水为骨,纸帐吟梅铁作肠。

争似城南老夫妇,地炉相对拥蒲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夔门开济堂韵

世事纷更局面棋,滔滔逝水只东之。

几堆顽石鬼神护,一节高风今古奇。

司马岂能无战垒,卧龙祗合在筹帷。

将星一落空遗恨,费尽诗人几许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固城湖边即事

孤舟横岸水潺湲,野色天成一段闲。

十数牧儿黄犊侧,两三钓叟白鸥间。

丛丛烟树谁家市,浅浅云峦甚处山。

风定浪平归路稳,更无魂梦到萧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夜分和郑小山韵(其二)

塞上萧萧雨更风,秋来兴味与谁同。

短檠聊和灯前句,长槊休誇马上功。

挽二石弓陪一校,操方寸管较诸公。

到头等是为形役,尽付掀髯一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