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闻笛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

关河已摇落,故向客愁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夜月闻笛》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下,诗人于寒云、暮雨之中听闻笛声的情景。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沉的意境。

首联“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以“暮雨”与“寒云”起笔,勾勒出一幅雨后天边云雾缭绕、云层缓慢归向峡谷的画面,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这里的“浮”字生动地描绘了雨滴在空中飘散的状态,而“迟”字则赋予了云层动态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等待的漫长。

颔联“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转而描写远处青山的色彩与近处紫菊的生机。青山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远,紫菊则在新枝上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也隐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颈联“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将视线拉回,聚焦于诗人自身。在月光下,诗人似乎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这笛声在风中飘荡,让诗人不禁停下手中的酒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或回忆之中。这一联通过“风前笛”与“月下卮”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尾联“关河已摇落,故向客愁吹”,点明了笛声的来源与情感指向。在诗人看来,这笛声仿佛是远方关山河谷的摇落之声,带着离愁别绪,向他传达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这里,“关河”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羁旅的艰辛,“摇落”则暗喻了季节的更迭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在最后以笛声为媒介,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对故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夜月闻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怀顾二丈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书

别已三年久,情堪万里余。

常劳燕塞雁,不到蜀江鱼。

浩荡心中事,迟回纸上书。

白头还好在,一泪满朝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寄元美二首(其一)

念尔行摇落,何心堪寂寥。

凌风双鬓短,畏路一身遥。

薜荔乱江雨,鱼龙犯夜潮。

广陵明月好,曾听玉人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寄元美二首(其二)

客久非吾意,愁来独尔思。

寸心今已折,尺素忍教迟。

风雨相如病,江山宋玉悲。

淮南行落日,惆怅桂枝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