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

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已经获得回归故乡的权利,我如同一个自由自在的外臣。
我不再追随流逝的水,而是等待镜湖春天的到来。
在雪中漫步山间,脚踏登山屐,手持漉酒巾在树林中畅饮。
只剩下道观空荡荡,再无昔日修仙人的踪影。

注释

已得:获得。
归乡里:返回故乡。
逍遥:自由自在。
一:一个。
外臣:不受拘束的人。
那:不再。
随:追随。
流水去:流逝的水。
待:等待。
镜湖春:镜湖的春天。
雪里:在雪中。
登山屐:登山木屐。
漉酒巾:漉酒的布巾。
空馀:只剩。
道士观:道观。
谁是:谁是。
学仙人:修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隐高士的生活情景。"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表明诗人已经实现了辞官归隐的心愿,享受着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则是说他不再期待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随遇而安,与自然和谐相处。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活动,他穿着防滑的草屐踏雪登山,又在树林之间制作简单的酒具,以之酿酒。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状态。

"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则是在问,那些空洞无物的道士观中,到底是谁在追求长生不老的仙境?这里流露出一丝超脱世俗、对传统道教修行持怀疑态度的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和宗教修行的一种批判与思考。

收录诗词(24)

朱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长通。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初居汉水滨,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镜湖间。与女诗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历中,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诏举“韬晦奇才”,下聘礼,拜左拾遗,辞不就。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籍贯:襄州南阳

相关古诗词

秣陵送客入京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

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

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

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

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

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

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

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杨子津送人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

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形式: 五言绝句

和萧郎中游兰若

爱彼云外人,求取涧底泉。

风吹芭蕉拆,鸟啄梧桐穿。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