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

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

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

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

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茂密的青林是多么深邃,就在黎明前的沉寂中独自显现。
竹叶从墙头探出,雨声淅淅沥沥,打开门后,满眼都是美好的月色。
新竹的外壳如粉未剥落,苔藓纷乱地爬满地面,像铜钱一样。
稀疏的竹林仿佛能感知流水经过,深处竹影摇曳,如同山峦相连。
整夜在露水中栖息,清晨忽然听到蝉鸣声。
台阶下的阴凉处迎接缓慢的步伐,屋檐下翠竹映衬着斜倚的身影。
新竹生长迅速,两枝分开像箭矢,繁茂的枝条偏向一侧。
月光穿过竹林,惊飞了积雪,风吹过,泉水声清晰可闻。
这幽深的竹林增添了诗意,高雅的人想要写下篇章。
竹林萧瑟,似乎带着深深的遗憾,但这遗憾并非只限于湘江之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竹林景象,并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首句“青林何森然”即设置了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接下来的“沈沈独曙前”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第三、四句通过对竹叶和墙头水流的描写,更深化了这种宁静与生机并存的情景。其中,“箨卷初呈粉”可能指的是新生的竹叶,轻柔而带有粉末般细腻;“苔侵乱上钱”则形象地展示了竹林下方苔藓的密布和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夜晚露水、清晨蝉鸣等细节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这片竹林中的宁静与生机。同时,“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灵感,想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

最后两句“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则透露出诗人的一丝思绪和情感流露。这里的“萧萧”可能指的是竹林中的风声,而“不独往湘川”则是说这种宁静之美,不仅限于眼前的竹林,甚至连远方的湘江都无法与之媲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自然状态的向往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4)

朱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长通。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初居汉水滨,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镜湖间。与女诗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历中,辟为江西节度参谋。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诏举“韬晦奇才”,下聘礼,拜左拾遗,辞不就。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籍贯:襄州南阳

相关古诗词

杨子津送人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

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形式: 五言绝句

和萧郎中游兰若

爱彼云外人,求取涧底泉。

风吹芭蕉拆,鸟啄梧桐穿。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剡溪行却寄新别者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

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

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

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

形式: 古风

剡山夜月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

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