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伏二郎诗

英妙之选。二生之授。颙颙两城。欢德之茂。

君子所居。九夷非陋。无狭百里。而不垂覆。

人之好我。赠我清诗。无法我周行。心与道期。

诚发自中。义形于辞。古人辞谠。岂不尔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崔伏二郎诗》由魏晋时期的诗人傅咸所作,展现了其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公正的向往。

“英妙之选,二生之授”,开篇即以“英妙”形容崔伏二郎的才华出众,如同被精心挑选的珍宝一般,暗示其非凡的天赋与能力。

“颙颙两城,欢德之茂”,这里以“两城”象征崔伏二郎的品德高尚,如同两座屹立的山峰,充满着欢乐与美德的光辉。通过“颙颙”这一形象化的描绘,突出了其人格的庄重与崇高。

“君子所居,九夷非陋”,进一步强调崔伏二郎的品德足以影响四方,即便是边远之地也能感受到其道德的光芒,不再显得粗鄙或落后。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力量超越地域界限的深刻认识。

“无狭百里,而不垂覆”,意味着无论崔伏二郎的影响范围有多大,都能覆盖广袤的土地,带来正面的影响,没有丝毫的局限性。这不仅是对其道德影响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深远影响力的一种赞美。

“人之好我,赠我清诗”,诗人在此表达自己受到朋友的尊敬与喜爱,得到了赞美之词,即“清诗”。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也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无法我周行,心与道期”,诗人认为自己的行为遵循着内心的道德准则,与真理和正义同行,表达了对道德实践的坚持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诚发自中,义形于辞”,强调了真诚与正义是内心深处的自然流露,通过言辞得以展现。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自我要求,也是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

“古人辞谠,岂不尔思”,最后,诗人引用古人的话,表达了对崔伏二郎才华和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及后世追求正义与道德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崔伏二郎才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道德与正义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收录诗词(21)

傅咸(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潘尼诗

繁春之荣,匪荣斯尚。乃新其声。吉甫作颂。

有馥其馨。实由樊仲。其德克明。授此瓦砾。

厕彼瑶琼。贶非其喻。闻宠若惊。

形式: 四言诗

答栾弘诗

钜平作宰,是贵是钦。弓旌仍招,嘉命胥寻。

鸾凤养仪,戢翼幽林。未附雅调,以和韶音。

钜平遐逝,厉志弥深。肃肃京司,清风裁迈。

乃延群彦,龙集凤会。亦既斯降,万里有赖。

声发响应,好结倾盖。

形式: 四言诗

赠建平太守李叔龙诗

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悠悠建平,皇泽未流。

朝选于众,乃子之授。南荆注望,心乎克副。

形式: 四言诗

赠何劭王济诗

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

赫赫大晋朝,明明辟皇闱。

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

携手升玉阶,并坐侍丹帷。

金珰缀惠文,煌煌发令姿。

斯荣非攸庶,缱绻情所希。

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临川靡芳饵,何为守空坻。

槁叶待风飘,逝将与君违。

违君能无恋,尸素当言归。

归身蓬荜庐,乐道以忘饥。

进则无云补,退则恤其私。

但愿隆弘美,王度日清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