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长歌行》,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之手。沈约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词创作上颇有建树。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美好的时代记忆的怀念。
"连连舟壑改,微微市朝变。"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舟行壑口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城市的早晨也在悄然改变。这里,“连连”和“微微”都用来形容轻柔细微的变化,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来功嗣往迹,莫武徂升彦。"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缅怀,以及对已逝英灵的追思。在这里,“来功”指的是流传下来的功绩,“嗣往迹”则是继承和追忆先人的足迹。莫武徂升彦,可能暗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本身的理想与抱负未能实现。
"局涂顿远策,留欢恨奔箭。"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中的笔墨(局涂)和远方的策略(顿远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留欢”与“恨奔箭”相对,表现出作者在快乐与悲伤之间的情感波动。
"拊戚状惊澜,循休拟回电。"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紧张的情绪。“拊戚”指的是心中的不适和忧虑,“状惊澜”则形容内心的波涛汹涌。而“循休拟回电”中,“循休”可能是对某种平静状态的追求或向往,然而这种期望又带有一丝不确定性(拟)。
"岁去芳愿违,年来苦心荐。" 这两句诗表达了时光易逝与美好愿望未能实现的感慨。“岁去”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芳愿违”则是对美好愿望无法达成的叹息。而“年来苦心荐”则表现出作者在岁月中不断地用心投入,却又不得所果。
"春貌既移红,秋林岂停茜。" 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季节更迭和生长的景象。“春貌既移红”形容春天美丽的面貌已经转变成繁花盛开的红色,而“秋林岂停茜”则是秋天树木间叶子变黄,呈现出一种淡泊的情趣。
"一位茂陵道,宁思柏梁宴。" 这两句诗中,“一位茂陵道”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地方或心灵的寄托。而“宁思柏梁宴”则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想要在那样的环境中享受一场盛宴。
"长戢兔园情,永别金华殿。" 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对某种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与之告别的情感。“长戢”可能指的是某种坚固或持久的事物,“兔园情”则是对那份情感的深切留念。而“永别金华殿”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远告别的无奈。
"声徽无惑简,丹青有馀绚。"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艺术创作的心境和状态。“声徽”指的是音乐中的旋律,“无惑简”则是对艺术表达的一种追求,即不受外界干扰地纯粹。而“丹青有馀绚”可能形容一种色彩的深邃与余韵,暗示着艺术创作中对美的探索和追求。
"幽籥且未调,無使长歌倦。"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音乐或文学创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的感慨,以及不愿意让这种创作停滞。“幽籥”可能指的是某种隐约的声音或心灵深处的呼唤,“且未调”则是对艺术创作尚未到达完美境界的自我反省。而“无使长歌倦”则表明了作者不愿意让自己的创作之旅因为疲惫而停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