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

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道路难行人群稀少,山势愈发幽深,
隔着树林传来寺庙的钟鼓声,宣告着新的讯息。

注释

路断:道路难行。
人稀:人群稀少。
山正深:山势深邃。
隔林:隔着树林。
钟鼓:寺庙的钟鼓。
报新音:宣告新的消息。
渡水:过河。
沿崖力:沿着悬崖努力前行。
眠云:坐在云彩之上(形容高处或超脱之境)。
坐石心:静坐于石头上(可能指禅定或静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山中行旅情景和内心感受的诗句。

"路断人稀山正深" 这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通过“路断”、“人稀”与“山正深”三个词组,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偏僻的山中景象,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隔林钟鼓报新音" 这句诗表明在这深山之中,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有寺庙中的钟声与鼓声穿越树林传来,为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新的感悟。这里的“新音”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觉醒或是对生活的新的理解。

"已穷渡水沿崖力"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面临险峻山势和湍急河流的情景。“已穷渡水”表明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越,而“沿崖力”则形象地展示了他在自然力的挑战下坚持前行的决心与力量。

"更尽眠云坐石心" 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诗人在山中找到一个可以安睡的地方,任由云来去,而他的内心如同静坐在石头上一般坚定不移。这也象征着他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在其中所体验到的艰辛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辛亥冬十月九日从余兄原礼及陆好问刘主敬同登萝岩倚圣屏憩禅庵饮清凉池临筀竹湾谒龙湫玩仙李遂宿绝顶看月明日南俯大小车岩望东西二岭还北崖瞰石龟石笋复游眺久之乃下山所得奇胜赋长句五首(其一)

虞丘东北有萝山,千丈月梯半日攀。

磐石醉眠天籁发,孤松笑抚我心闲。

海澄采药仙舟外,云暗藏书禹穴间。

且就草堂留一宿,东峰和月弄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学士兄秋初(其四)

何日刀头水石间,婆娑犹得一官闲。

杖藜早晚寻幽处,望断秋空不见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次韵学士兄秋初(其三)

叶叶彫梧阵阵风,疏云全放月华浓。

故人不寄江头信,看尽飞鸿断复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次韵学士兄秋初(其二)

树冷饥蝉犹乱吟,风檐琴瑟露寒侵。

妻孥工作无衣态,却恨清砧动好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