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四)清明

父在斯耶,应听我、孤儿泣告。

自父去、年年寒食,凄凉墓道。

一盏香羹新妇做,调和费尽慈亲教。

更声声、含泪问黄泉,儿谁靠。存亡事,伤怀抱。

婚嫁事,催衰老。积劬劳悲痛,父魂应晓。

后死漫言多十载,几曾生受孤儿孝。

却堪怜、薤草迓铭旌,行将到。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诗人董以宁在乙巳年清明时节所作的述哀之作,表达了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沉重负担。

首句“父在斯耶,应听我、孤儿泣告”,开篇即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仿佛在向父亲倾诉内心的哀愁。接着,“自父去、年年寒食,凄凉墓道”两句,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时节,寒食祭扫,墓道上弥漫着哀伤的气息,进一步加深了对父亲离世的哀悼之情。

“一盏香羹新妇做,调和费尽慈亲教”描绘了母亲为父亲准备祭品的场景,体现了家庭中的温情与哀愁交织的情境。而“更声声、含泪问黄泉,儿谁靠”则直接抒发了对父亲去世后,自己作为孤儿无处依靠的悲痛心情。

接下来,“存亡事,伤怀抱。婚嫁事,催衰老”两句,表达了对父亲在世时未能完成的家庭大事的遗憾,以及父亲去世后,自己不得不承担起这些责任所带来的身心疲惫与衰老感。

“积劬劳悲痛,父魂应晓”一句,既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理解与期待,也是对自己内心悲痛的自我安慰。最后,“后死漫言多十载,几曾生受孤儿孝。却堪怜、薤草迓铭旌,行将到。”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父亲去世后,自己可能无法继续尽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父亲去世后,家人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绘,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沉重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五)四月八日

三十无儿,曾累却、高堂心疚。

每到得、饭宫悉达,降生时候。

小制红衫供浴佛,病中怯腕亲缝就。

愿膝边、早得茹饴人,幢前叩。堪慰处,兰生又。

堪悲处,萱摧骤。念报刘无日,此儿方幼。

泣绕灵筵呼祖母,幽魂若听眉还皱。

待施将、金镜法王台,慈云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六)午日

素鞸栾栾,早映却、一庭榴火。

无奈是、萱枝新萎,北堂尘锁。

续命色丝空欲系,招魂角黍频教裹。

问茫茫天地独何之,归来些。蹒跚苦,应坚坐。

劬劳久,应高卧。愿魂无去此,还防跌蹉。

只听彩船喧竞渡,锦标未夺终怜我。

便奠来、桂酒与椒浆,最难妥。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七)七夕

昨岁针楼,看儿女、筵前乞巧。

曾道述、生儿愚鲁,公卿可到。

膝上抱孙閒说与,牵牛尔是痴些好。

待他年、为尔娶天孙,同谐老。秋已再,星仍皎。

言犹在,人偏杳。看敝衣曝处,音容非渺。

此夕可能归白鹤,当时空望传青鸟。

漫重陈、瓜果向灵帷,心如捣。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八)七月十五日

时值中元,为冥赦、十方追奠。

记唐代、幡迎七圣,遍传宫殿。

吾母生平堪细数,料无罪过罹幽谴。

又何须、佛会赴盂兰,今朝荐。结欲解,钱缘线。

啖欲饱,花簪面。总未能免俗,子情聊遣。

果得母兮同父在,算来只当家人宴。

但空中、曾否一加餐,何由见。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