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九首(其六)

冠盖何处客,凌云意气骄。

旦旦趋双阙,冲冲过渭桥。

金珂云外响,画烛月中烧。

缥缈行天路,升腾在玉霄。

如何区宇内,顿与人间遥。

长拂罗裳去,明光殿下朝。

一俯复一仰,荣多忧亦饶。

白发领边长,朱颜镜里凋。

岂知松桧下,幽人长寂寥。

万事淡无虑,恣卧时长谣。

浩荡天地间,孰问牺黄尧。

临风一清啸,胡为王子乔。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的《感遇九首》之一,通过描绘官场人物的浮华生活与内心的孤独,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

首句“冠盖何处客,凌云意气骄”描绘了官场中人高高在上、意气风发的形象,但紧接着的“旦旦趋双阙,冲冲过渭桥”则揭示了他们每日忙碌奔走于朝廷与官府之间的辛苦与无奈。金珂的响声和画烛的月照,渲染出一种既辉煌又孤寂的氛围,象征着权力与孤独并存的现实。

“缥缈行天路,升腾在玉霄”进一步描绘了官场人士追求高位的景象,仿佛在云端之上,却也暗示了这种追求背后的虚幻与短暂。接下来的“如何区宇内,顿与人间遥”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反思,指出即使身处高位,也难以逃脱与世俗的隔阂。

“长拂罗裳去,明光殿下朝”描述了官员们早朝的情景,而“一俯复一仰,荣多忧亦饶”则揭示了他们生活中荣华与忧虑并存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发领边长,朱颜镜里凋”,岁月无情地侵蚀着他们的青春与活力。

最后,“岂知松桧下,幽人长寂寥”将视角转向自然,与前文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万事淡无虑,恣卧时长谣”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选择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浩荡天地间,孰问牺黄尧”则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超脱,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个人的追求与理想不应被外界所束缚。

“临风一清啸,胡为王子乔”以清啸结束全诗,既是对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的向往,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呼唤,希望能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人生哲理及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85)

释契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九首(其七)

空虚澄远烟,霁色含秋景。

思君每盘桓,驻目千峰顶。

明月初团圞,可照美人影。

美人来不来,云霞渺林岭。

形式: 古风

感遇九首(其八)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

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

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

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形式: 古风

感遇九首(其九)

悠然严子陵,远大寥廓器。

故人贵为君,白驹要不至。

耽闲恋渌潭,高超弄芳饵。

青山汎白云,万古寄高意。

侯霸不知道,初亦嫌傲志。

何事卑王侯,其心越天地。

因悲娄护辈,故为附权势。

流游绛灌间,折节蹁跹例。

皇皇古皇道,劳生自拘系。

不如归去来,乘风拂长袂。

形式: 古风

怀越中兼示山阴诸明士

厌见人境喧,清游忆灵越。

东南千万山,浮青满寥泬。

从来鉴中景,形胜人间绝。

月湛换鹅溪,云起藏书穴。

客子若飘蓬,遽与故人别。

尺素未及通,芳草已云歇。

所悲行路难,俯仰损名节。

鸣雁欲东飞,寄语谢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