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喝马恻然感叹且恨其辞鄙恶特甚作此诗从贺方回求数解

一世危肠赋悯征,江城梦断到边城。

晚风不送采莲曲,落日唯闻喝马声。

长似竹枝愁远客,重于陇水恼无情。

爰求乐录十三解,贺老当今最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宋诗由晁说之所作,表达了诗人听到边城马嘶时的深切感慨。首句"一世危肠赋悯征",描绘出诗人对征战者的深深同情,内心充满忧虑。接下来的"江城梦断到边城",暗示了诗人或许在梦中也难以逃离对战事的关注,现实与梦境交织,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晚风不送采莲曲,落日唯闻喝马声",通过晚风和落日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采莲曲的欢乐不再,只剩下马嘶声的悲凉,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寂静与哀愁。

"长似竹枝愁远客,重于陇水恼无情",诗人将愁绪比作绵长的竹枝,无尽而沉重,又比作无情的陇水,加深了内心的苦闷。这里的"陇水"可能暗指边疆的河流,进一步强调了边关的遥远和无情。

最后两句"爰求乐录十三解,贺老当今最得名",诗人提到寻求音乐中的安慰,特别推崇贺方回的乐曲,认为他的作品能以音乐疗愈人心,表达了对艺术慰藉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城马嘶为触发点,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艺术慰藉的向往,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闻富季申迁校书郎

小富秋来慰所望,青衫叙进校书郎。

相公勋业久弥著,孙子门阑渐有光。

莫话诗过已埋没,且非碗脱得分张。

白莲逋客独惆怅,泪尽西风归政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程伯威

程子音书岁月赊,几年泉下始咨嗟。

孤忠曾奏三千牍,绝艺宁论十四家。

白发父号无泪绝,青箱儿恨有尘遮。

人生到此成何事,第二碑成亦漫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圆机再赋绅字韵诗深得凄切之格降叹之馀叙事为谢

轫车邂逅便相亲,同是山公启事人。

短发何堪临石镜,长怀漫自落泉绅。

谈穷汉士三千牍,问尽胡僧十二因。

茅屋乱山谁复识,当年曾醉上林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圆机和邵大及予二诗可谓压倒五更枕上诵叹不已复作谢之足见来章之美能发人情思也(其二)

借问高吟何所归,元和格律定同时。

折除官职知多少,兼领才名孰盛衰。

奏疏不为黄阁计,结庐且共白云期。

君家博士归依佛,可笑夫君得计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