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征尘汹汹顿消磨,路入灵岩好趣多。
崖穴透空疑昼月,泉池凝渌似春波。
锦帷香细薰千佛,金殿灯明觉众魔。
一宿禅房幸安稳,明朝骑马又长坡。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齐州灵岩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的赞美。首句“征尘汹汹顿消磨”以动态的“征尘”象征旅途劳顿,通过“顿消磨”表达了进入灵岩寺后心灵的宁静与净化。接下来,“路入灵岩好趣多”则直接点明了灵岩寺的迷人之处,引人入胜。
“崖穴透空疑昼月,泉池凝渌似春波”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崖穴比作穿透云层的月亮,泉池比作春日里的碧波,生动地展现了灵岩寺自然景观的清幽与生机。而“锦帷香细薰千佛,金殿灯明觉众魔”则转向了对寺庙内宗教氛围的描绘,锦帷香薰、金殿灯明,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温馨的氛围,暗示着佛法的普照与内心的觉醒。
最后,“一宿禅房幸安稳,明朝骑马又长坡”表达了作者在禅房中度过一夜后的满足与期待,同时也预示着旅程的继续,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与挑战。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寺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东国名高独此岩,群峰环抱自韬钤。
道场岑寂规风古,禅室空疏杖喝严。
木落有时飘殿角,云寒终日蔽山尖。
不知双鹤归何处,留得灵泉与众甜。
区区不觉路岐难,尘土衣冠喜动颜。
已见成书归上国,更逢便道览名山。
随轩幸涉三时久,弭节仍陪半日閒。
却与禅翁自相悦,绣衣云步共追攀。
鸡鸣峰外日曈昽,欲去踌躇兴未穷。
索笔请题青石柱,留名愿附碧纱笼。
重裘迥触千山雾,回辔轻随一径风。
跋马频频望苍翠,他时应与梦魂通。
行役牵挛好思悭,诗筒旬浃未能还。
驱驰东国黄尘路,梦想南乡碧玉山。
顾我俗情方衮衮,爱君佳句独班班。
再吟再和都缄寄,幸有冥鸿羽翼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