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刘学箕在宋代创作的,名为《次叔通见寄四首韵(其三)退休》。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体悟。
首句“江山到眼一披豁”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的江山美景时内心的通透与豁达之感。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开阔。
紧接着,“世念搅思三宜休”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和杂念的放下,以及对生活中“三宜休”的追求,即生活中的适度、适时和适意。这里体现出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脱尘嚣的向往。
“文章苦心费雕琢,岁月老我徒谬悠”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和辛勤付出,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个人年华渐老的无奈。这里“徒谬悠”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文章成就与日益衰老之间矛盾的心态。
“欲谭圆觉识佛祖,更希超举期浮丘”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学和佛理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解脱和精神超越的追求。“更希”表明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这里的“浮丘”可理解为精神上的飞扬跃动,超脱尘世。
最后,“宗盟暮年味嚼蜡,灰木万念空烦忧”则是诗人对于晚年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在这两句中,“味嚼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惜与留恋,而“灰木万念空烦忧”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无尽的思绪,尽管内心已有所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文学创作、禅学修行等多个层面的描写和抒情,勾勒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